分享

回忆父亲

 大美洛宁 2020-07-21

回忆父亲

李卫民

首先声明:为了叙述方便,对此篇文章中的的老前辈们都要直呼其名了,请见谅!

近一段时间,我在朦朦胧胧中想起已经逝去47年的父亲。

父亲李振显,洛阳市洛宁县中高村人,生于1933年,是家里单传四代的独子,是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入中高村的陇西世第李家23世子孙。他是普普通通的北方农民。

父亲个子很高,瘦瘦的,但体格很好。给人的感觉就是精明能干,办事干净利索。邻居说,我二哥的外貌最像父亲(思维模式差异大)。母亲说,当年她嫁给父亲的原因,一是喜欢中高村较好的村风,二则觉得父亲长得帅气,会说话,能体贴人。

父亲是村里有名的孝子。祖母脾气不好,父亲对祖母的话总是言听计从,从不惹祖母生气。

父亲会唱戏。每到冬季闲暇时,父亲就加入村里的戏班子。那时都是利用晚上排戏。据邻居讲,父亲扮演的《卷席筒》中小仓娃嫂子形象,惟妙惟肖,使人百看不厌。在那贫穷的年代,父亲给乡亲们带去了无限的快乐。

父亲脾气很好。小时候二哥特别闹人。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父亲一旦空闲就会抱着或背上二哥。那时家里生活很节俭,但二哥闹的欢,非要凉鞋不可,父亲无奈只得给他买了,而我们姊妹几个那时是穿不上凉鞋的。

父亲和母亲一样一生乐善好施。外地到我们村做生意的、过路的常在我家吃饭。六十年代粮食非常紧张,赵村和土桥两个姓贺的人到我们村里卖粉条,在我们家吃住5天,父亲没要过他们一分钱,他们走的时候也没让他们留下一根粉条。另一个外乡人到我家吃过饭后,说自己回家没路费了,想借点钱。父亲二话没说,就给了他。那人回家后,信、钱一块寄了过来,他说,给钱时并没打算再要。当时觉得人都有困难的时候,能帮忙就帮一把。街坊邻居遇到困难时,那就更不用说了。1962年盖房子的时候,本来我家是可以盖瓦房的,因为61年家里养的一头猪被杀后卖了400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猪肉特别贵),爷爷、父亲那一年也开"小片荒地",家里的粮食能够盖房用的。但父母经过商量还是决定盖草房,留下活钱偶尔能帮助个人。父亲常常说;"我们就这能力,其它对别人还能有啥用处?"

据邻居说,50年代父亲曾在村里当过教师和团支书,参加过解放后的"三反"、"五反"、"合作化"、"人民公社"等运动,1959年的时候,父亲在20里外一个叫"韩岔"的偏僻村教书(三年困难时期,可能那里吃饭有保障),1960年后,生产队有人劝他回来当队长。可能他就是当农民的料。

大家认为父亲了解民情,懂得农时,组织有方,有社会责任感,并且敢于担当。60年代生产力非常落后。生产队仅有几头牛和两驾牛车。社员们除了白天下田劳动,晚上还必须推磨、纺花、织布、缝衣服等等,非常劳累。父亲当生产队长后,到田间地头观察,多次召开社员会,与大家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 。为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他组织大家修水渠。遇到天旱之年,父亲总是提前派社员引水浇地,待大队组织各生产队轮流浇地时,我们队的可浇地往往已浇过大半了(河水也接近干涸)。另外,父亲还带领社员利用废弃水车的配件改装安上水磨子,决心解决人们的推磨之累。想的很好,但操作困难。第一年修的全部工程被洪水冲了,人们很失望,也有人说风凉话。但他不悔心,到了冬季又选址重修,第二年又被水冲走其中一部分,这就成了人们饭后的笑话。父亲有恒心,冬天又开动员会,私下逐户逐人做工作,第三次又修,又被洪水冲走,…好像没有办法。这时很多人泄气了。父亲开始也在思考此工程是不是劳民伤财?…,他一有机会就去看地形,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决定完全改水渠的路线。由于水渠要从二队地里经过,必需给第二生产队协商。他放下面子找到第二生产队的几个关键人物,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协商成功。社员们听说后很高兴,很快就干起来。这次彻底解决了前期的问题。社员们不用推磨了,水磨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倍。于是水磨子的转动声音伴随着社员们的笑声荡漾在河滩的上空。正好这时候全国在宣传大寨 自力更生战胜自然灾害的精神,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更高了。

那时候生产队经济非常困难,欠粮款户都是劳力少,人口多。如果领粮食不让欠款,那些大人口户吃饭就困难,如果让他们欠款,劳力多的就得不了钱,没有劳动积极性。父亲当队长后就想着如何创收。经过反复考察,认为弹花生意可以做,可是操作起来很难,一是技术问题,因为懂得弹花机技术的是一个“地主分子”,况且这个人没有威信。二是资金问题,生产队没有购买弹花机的经济能力。父亲与其他农民多次商量,经过反复推敲,队里决定一是以懂点技术又忠诚老实的地主子弟(那个地主分子的侄子)为技术骨干,同时配备贫下中农中的积极分子弹花(边劳动边学习技术);二是租用弹花机(当时不允许私人做生意)。事情终于做成了。弹花生意缓和了生产队的某些经济问题。水磨子的事情搞成后,父亲又琢磨着把人力弹花机变成水利弹花机。经过地形勘察,带领社员们在水磨子渠下方再修渠,最后装成了水利弹花机。这两个工程的成功使大家竖起了信心,后来又修成了水利轧花机。形成弹花轧花一条龙服务。这大幅度增加了生产队的经济收入。除了弹轧花收入之外,棉花籽能榨油。我们生产队每家每年都分一大罐(土瓷)油,这让其它队社员非常羡慕。棉花饼经过处理可以做肥料,增加了粮食产量,形成良性循环。

由于当时的农业科技技术水平落后,粮食产量普遍低。国家的口号是"以粮为纲",社员们的吃饭确实是问题。这是父亲的一块心病。父亲整日思考如何科学规划,最终办法找到了。我们队的岭地规划多数种棉花、黑豆(耐旱,价格高)。谷子只种够孕妇老人用(产量低);另外为了多积累肥料,除了棉籽饼外,农闲时父亲就带领大家起早贪黑积粪,冬天免费垒新墙换壮土(旧墙的土做肥料)。其三是响应国家号召,拿出来一部分弹轧花加工费买化肥。我们队使用化肥的时间比较早(65年拉氨水,67年买化肥)。另外,父亲顶着“停产闹革命”的逆流,对造反派说:"抓革命是为了促生产"。实行责任工分制度,加强生产管理。所以我们队里粮食产量比较高,总能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的公余粮任务。父亲想办法给社员们分粮,如利用分麦余籽(参杂麦子)的机会给社员多分麦子,另外在冬天和春天让会计保管给社员们再分些粮食(不公开。当时粮食紧张,公社不允许多分)。分粮是要担风险的,罪名是“瞒产私分”,轻的要挨批斗,重的是要做牢的。但不能不解决社员的饥饿问题。

生产队还派人种菜免费供给社员,有的家蔬菜都吃不完。

这些是不是对群众的亲?然而处处为群众着想使父亲很辛苦,有时父亲刚开始吃饭,有人说机器坏了,他放下碗筷就走,一去就是一两个小时。

那时每年夏季秋季两次结算,别村生产队的劳动日(10分为一个劳动日)价值是几分或两三毛的,我们队的劳动日价值比较高,有时竟然达9毛5之多。那个阶段家里的人口数量多,但是在我们生产队的人,只要有一个人能经常劳动就不会欠粮款。多数家庭每季要分到七八十元,有些分到100多元。也就是说,全年两次结算,一般家庭全年可以领余粮款100~300元之间(当时盖瓦房300元即可,找个媳妇仅需要100元,小学生学杂费每学期只有0.5元,一头大猪价值70元)。

父亲有责任心,敢于担当。学大寨运动高潮的时候过急,工作队不结合实际,有些生产队总是让会计天天上台,我们生产队都是父亲上台接受工作队批评的,如果领奖的时候,总是让会计李长江上台。

父亲计划科学,会打算,他给生产队办事尽量实现"多快好省"。如生产队盖仓库,他经过调查得知自己动手烧砖瓦盖房能节省一半资金,于是父亲就带领社员自己干。他们在酷暑中往返1公里多的河滩路,用肩膀一担担运麦杆,一担担挑砖瓦。现在的年轻人,恐怕想都想不到他们的拼劲。

每天夜里父亲或修理机器,或开会,或解决矛盾,总是劳累到半夜,这违背了天人合一的道儿,自然会累跨身体。

1970年秋天,生产队盖仓库,父亲带病去指挥,高处的房椽突然掉下来把父亲砸倒,鲜血流了一地。加上他长期过度劳累,从此他免疫力急剧下降,但是负伤一个月后他又带病到水库工地。春节期间,洛宁名医李顺贞催他到县医院全面诊断,可是他总说生产忙走不开。又过了两个月他实在坚持不了了才只得到医院,谁知一检查竟发现是白血病。全村人听说后都很吃惊!当时药物紧缺,在外面工作的人知道后都尽力帮助。很快从锦州、兰州寄回了“白血宁”,生产队派代表去县医院看望他。在县城工作的乡亲也时常到医院探视。母亲也请了中医(当时人们崇拜西方医学)。经过治疗,5月份父亲的病情减轻很多。于是父亲又下地了,社员们竭力劝阻他,他说想和社员们在一起。6月的一天暴风雨来临,他听说一头老牛卧地,当时他忘记自己是一个病人,为了救生产队的牛,奔跑在暴雨中。7月的一天队里在打麦秸垛,修理麦秸垛找不到合适的技术人,父亲又去了,他到麦场就忘了疾病,全身投入。可能是天气太热,也可能是他身体太虚,当天晚上病情加重,从此卧床不起。…

那年秋天,队里分的玉谷等粮食,都是队里村里人帮忙运回去的。

农历九月七日,年仅38岁的父亲丢下我们几个(包括65岁的爷爷奶奶)走了。他给我们交代:"好好读书,不管穷富,办事都要对起良心。只要走正路,好好干就行"。

父亲走时正值文革,村里有移风易俗小组,专门监督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父亲去世后,小组领导郭呼令去到我家,但他一进灵堂就泪流满面,瘫坐在了凳子上,好久才回过神来。直到离开,一字也未提移风易俗的事。

村里老少说起我父亲就流眼泪。外地工作的人,外村认识的人不断有人到我家里安慰。

我的爷爷奶奶更受不了精神打击。春节前大队干部给他们申请了救济金,我爷爷没有走出会计的大门就豪声大哭,时任大队会计的李延卿心里很难受,拉回我爷爷耐心安慰。他说:“你爷爷是个硬汉子”。

后来,大队、生产队里的人对我们给予多方照顾,帮忙我家度过了一次次难关。我们家人会感激一辈子。!

不管远行万里,不管时间多久,我们都不会忘记家乡—中高村,更不会忘记帮助过我们的父老乡亲!

作者简介:李卫民,网名为人民服务。洛宁底张乡人,现在杭州打工。最喜欢的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