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先从“养心”开始,光靠吃喝是不行的!

 人众众人 2020-07-21

一提起养生,很多人都会说吃什么、喝什么,但是对于一些脏腑器官来说,“吃喝”是小事,光靠吃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中医认为心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所以说要想没毛病,首先要调养好“心”。

心为君主之官,静心是王道

先来看一下《黄帝内经 素问 灵兰秘典论》中的一段对话,皇帝问岐伯:“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大意就是说人的十二脏之间的关系是啥样的,有主次之分吗?岐伯答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意思就是说心脏是脏腑的君主,是产生聪明才智的地方。

从当代的解剖学来看,肾脏有两个,而且还可以换,肺脏同样有两叶,即便是有失去功能的地方,人也可以活下去,肠子就更不用说了,切掉一段人照常可以活着,唯独心脏只有一个,而且又非常娇贵,你听说过谁的心脏被切掉了一块还能活着的?

心脏在人体的各脏腑器官中相当于君主,心脏出了问题,就如同遇到了昏君,君主明则天下大昌,君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矣。君主身边的人终日提心吊胆,不能安心工作,天下早晚会出事的。人体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心脏出了问题,“形则大伤”,你就要遇到麻烦了。所以说会养生的人,都把养心放在了首位。

心主神明,情绪波动过大可伤心

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养生需要借助自然的力量,这也就是你常听到的“天人合一”,心在五行中属火,与夏气相通,这也就是为什么强调要在夏季养心了。

中医理论中有“七情致病”的说法,所谓的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如果这些情志波动过大、过于强烈,与之相对应的气血就会逆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你可能也发现了,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各种疾病却层出不穷,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烦闷的时候多。这就是情绪的过于波动而伤到了心,从而引发了其他器官的“不满”。

“心”怕什么,又该如何调养呢?

你可能想不到,在中医理论的七情中,心最怕的是喜,有句话叫乐极生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小说《说岳全传》第七十九回讲到:金兀术被牛皋压在身下,气得吐血而死,而牛皋见状哈哈大笑,结果一口气没上来死在了金兀术身上。虽然这是个故事,但说明了一个道理。

喜对人体而言是好事,但万事都有一个度,一旦过了这个度就会物极必反了。情绪也是如此,喜则气缓,如果你太高兴了,那么“气”就会散开了,这时人就容易出问题了。

如何养心呢?

古往今来,养心者都注重精神的调养,也就是养心神。养心神的关键就是排除杂念,当然了我们达不到高僧的境界,但可以看淡得失,做事不要斤斤计较,减少外界对自己内心的影响。

古人认为“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人生不如意的地方十有八九,凡是看得开一些,才能使自己的情绪不被左右。

日常生活中,如果条件允许每天可以静坐,静坐可以使人心绪宁静,为什么会这样?奥妙就在于静坐可以调息。中医讲“心息相依”,就是以心调息,以息摄心。这也是静坐的精华所在。需要注意的是,静坐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静。

另外,从饮食上也可以多加注意,在五脏与五色、五味的对应中,心对应红色,日常可以多吃些赤小豆,大枣、花生之类的红色食物。中医中有“苦生心”之说,所以苦瓜、苦杏仁、百合等,也是日常饮食中不错的选择。

总之,炎炎夏日,正是养心的大好时节,心静自然凉,保持一份平静的心态吧。对身体还是很有好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