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宁县赵村镇西王村孙氏家族之由来

 大美洛宁 2020-07-21

始祖黄帝像、舜帝像,此图像来自新加坡

洛宁县赵村镇西王村孙氏家族之由来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孙清亚供稿马老虎整理

水流之源,树生系根,人缘始祖,乃天理人伦之要也。

国有史,家续谱,泱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只有知道了自己的一脉相承的家族历史,才能明白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必然会遗传、影响到自己。通过姓氏,我们才能知道生命的由来,祖先根系的延续。当今,欣逢盛世,国泰民安,修志续谱,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与文明当务之时,沿袭一家血脉之需。家谱是记载各族先人起源及延续之文典,维系姓氏家族的纽带。

西王村孙氏家族由来已久,有《燕山家乘》族谱记载,始祖孙兴祖为一世始祖。由此脉繁衍生息至今已达二十七世子孙。历经明、清、民国新中国四个朝代,六百余年,人口近六千余众。始祖孙兴祖,“生于一三三五年,卒于一三七零年四月。安徽省凤阳府定远县昌义乡二十四部八图大板塘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元勋,都督副使。洪武三年,率六卫卒,从达出塞,次三不朝。川五郎口遇敌战亡,年三十五岁。太祖闻,赴痛悼。追封北平燕山侯,谥忠愍。配享通州常遇春祠,敕葬于钟山之阴。生三子,长恪,次震,三盛。”长子恪属长门,系宜阳县南北召孙氏始祖。次子震,即迁洛宁县西王村孙氏始祖。三子盛,字德生,乃洛阳市孙氏始祖。洪武二十五年,受职正红旗指挥史。明成祖时迁洛阳卜地於洛西周山之北家焉,因官号姓,村名曰“孙旗屯”。

西王村孙氏家族一血脉可追溯到前六十世始祖孙书,连绵延续至今已七十七世子孙,遍布全国各个省市,相距遥远,亘古孙系人口众多,乃我辈无法统计。孙姓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了不起的群体,历代名人辈出。就先祖孙书而言,公元前五百二十三年,率师伐莒立有大功,名显齐邦,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成为乐安孙氏始祖,这就是乐安孙氏的由来。孙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重大的建树和影响。兵圣孙武、亚圣孙膑、楚令君孙叔敖、吴大帝孙权、药王孙思邈、近代中华民国总统孙中山等等,不胜枚举。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显赫人物,为推动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华夏史册。由此佐证,我们孙氏家族是名门望族。在古代百家姓中排列第三,足见显赫之位。近代历次人口普查中以人口多少排列百家姓一直居第十二位。可谓是历史悠久,英贤群聚,很有名望的大家族。

《燕山家乘》系西王村孙氏族谱,因始祖孙兴被追封为燕山侯而得名,而家乘表示此门有名人于世,亦即望门之家族。

该族谱始于我族第十五世裔孙岁进士例授修职郎候补儒学训导孙时雍主编,距今近二百年之久。尔后,又两次再续。最后一次,即二0一三年由我主编的《燕山家乘》精装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与长门宜阳南北召、三门洛阳孙旗屯合并,使我们三支三地孙氏子孙世世代代通达我们祖先之由来,血缘一脉的归属和延续。合谱意义之重大,功在当代,关系千秋。这次再续源于二00九年《燕山家乘》版本。鉴于旧谱错漏较多,值合谱之际,在此基础上又反复核对,内查外调,逐支逐门核实,逐页纠错。新谱陈述详细,除按辈表格连线,还有逐人简述。有“人物志”、“科级以上人员一览表”、“当代受高等教育人员一览表”、“迁居外地人登记表”、“革命烈士英名录”,内容比较详细。一改以往女人不入谱谬误,但女人入谱,仅简单介绍于丈夫之后。孙门闺女也入谱,但仅限于叙述至出嫁之地为止。

西王村孙家祠堂,座落在本村中沟小溪西畔。祠堂六间,座北朝南,砖墙瓦顶,柱粗麻裹,结实坚固。堂内碑石挺立,牌匾高悬,龙腾凤舞于飞檐走壁,气势雄伟壮观。堂外青砖铺地,栏杆阅台与南戏楼相对。逢年过节,适时祭祖,演戏欢庆,热闹非凡。院内松柏参天,四季苍翠碧绿,蕴含着祖先灵魂常存。该祠堂是祭奠祖宗、训教子孙、商讨族事圣地。岁月沦桑,风侵雨袭,达五百年余久,至今基本完好无损,实属罕见。它是西王村乃至全县、全省遗留下来的唯一祠堂古建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年,孙中山铜像的存入更使这座古祠堂岸然生辉,大放光彩,更加凝聚和象征着我孙门历史悠久,人才芨芨,层出不穷。实为望族名门大家族。

作者简介:马老虎,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