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豫东永城人与豫西洛宁人的1963年

 大美洛宁 2020-07-21

永城,河南省最东部的一座城市,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处,北依黄河故道,南眺淮河平原,东临徐州而望黄海,西接汴梁而连中原。坐落于芒砀山之北的永城,浍水环绕于其南,整个小城离省界最近处仅仅只有6公里,与安徽省紧紧相连。1952年,皖北行署区和皖南行署区重新合并,建立了新的安徽省。与此同时,暂时划入安徽省的永城县,在同一年还给了河南省。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被称为“豫东门户”,更因为其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动人的历史故事,被誉为“豫东明珠”。

20世纪60年代前3年,是中国的灾荒之年,也是中国人的饥饿之年,更是逢此三年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每忆心悸的艰苦岁月。1960年7月,饥荒的状况就出现,一时间,粮油肉蛋蔬菜水果,烟酒糖茶酱油醋,凡是跟吃有关的东西都告急,百姓生活极其贫苦那时,整个永城县人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大多都是面黄肌瘦。1961年,党和国家调整了方针政策,一切日用品和生产资料由国营商业和供销社进行计划供应。当时豫西地区洛宁实行了“包产到户”,允许人民公社社员“开小片荒”,终于收获了许多粮食,大大提高了全家的收入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1963年春夏两季,豫东地区遭受特大洪涝水灾,永城地区水灾尤其严重,因为安徽为免受上游洪水威胁,在永城河流入淮河处全部修筑了阻水工程和拦河大坝,多年来一直没有妥善解决。那时永城刚从安徽划过来还给河南省,隶属于商丘专区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地级市。有些政策上的不协调,工作中还有遗漏,救灾不力,百姓民不聊生。可怜的永城人看到洛宁有山有地,成千上万的人就背井离乡逃荒到洛宁藏身于洛宁各个村落,仅底张乡中高村就有100多户。他们多是选择能遮风避雨的窑洞,多数是在上边是山小面是地的地方,像东山底、东南村等。他们在这些村的岭上开荒种地,他们早起五更,披星戴月,精耕细作,自食其力。一般半夜或鸡鸣即起,背着扁担、斧头、绳子等工具和干粮,沿蜿蜒崎岖的山坡小路上山砍柴,然后扛着柴禾到街上去卖换粮食。一个孩子去给他爹送饭,有白馍有黑馍,另两个孩子们非争着吃,恨不得上前一把夺过他手里拿的白馍一口吞下。后这个孩子递过两个一个白馍,一个黑馍,村上人都纷纷夸赞。生活稳定了后,他们有的在洛宁定居,不再回去了,有的姑娘还嫁人,有的大点都又回去了。还有的回去度过困难时期后又回来看看这里的变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永城早已褪去一身贫瘠与沧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绽放出令光彩夺目的魅力和活力,如同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奔向全面小康。无论经济如何发展,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最有意义的回报不是真金,而是真情。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些如歌的岁月和如火的激情,努力为促进洛宁、永城两地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推进两地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热切期盼永城、洛宁两地人民再度联手谱写出和谐友爱的动人华章!(洛宁城事/雷冰)


洛宁城事媒体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