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设计提升道德行动力

 昵称70926123 2020-07-21

进入初中的青少年,其道德的发展由对权威的服从,逐渐转为在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中,理解社会关系,观察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在判断一系列对与错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核心概念与价值判断体系的建构,这给学校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依据。基于此,学校开设了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学生领导力》课程。

减少道德说教,进行价值澄清。《学生领导力》课程中有一个板块是“面向未来的成功要素”。设计该板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面向未来社会的成功要素,尤其是提高学生对“德”之重要性的认识。设计以小组讨论、归类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自主得出面向未来的成功要素,又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即各小组以图画的方式表达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仅进行提问,不表达观点,最终成果呈现的是学生的选择。有些小组画了成功的阶梯,有些小组画了电池、开关和灯泡,有些小组画了一棵大树,还有些小组画了鱼骨图。无论学生做如何选择,其关键或基础部分都指向了道德和品质的要素。单元设计以学生之间的讨论、辨析为主,帮助学生探寻内心的真实想法。在随后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发现这些学生表现更加积极,更愿意帮助别人,更有合作与奉献精神。价值澄清对学生的影响力比说教更持久。


进行社会观察,引导问题分析。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多为非对即错的问题。然而现实社会远非如此简单,如果教师用此思维方式去简化社会问题教育学生的话,则有可能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动摇。课程中,学校设计了一个困境访谈单元,通过对身边社会困境人物访谈、探讨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策略与建议等一系列过程,提高学生的社会分析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采访身边熟悉的亲人、邻居、朋友等,话题涉及买房困境、医疗困境、养老困境、家庭破碎对儿童的影响等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问题探讨,学生开始尝试用一定的方法去观察与分析社会问题,通过提出建议,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丰富实践活动,提升道德行动力。教育教学中常有这种现象:学生对于某些问题,说做不一,说得好但不去做。为此,学校课程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有志愿者项目、大型活动项目等。由学生自行进行项目设计、实施、评估、反思,促使其知行统一。课程实施时,第一轮由学生进行项目设计,教师只辅导学生设计要素与评估设计要素,对项目本身的内容仅作提醒,不进行评价。实施两周后让小组进行自我评估。结果有些小组发现其设计的方案根本无法实施。学生从中领悟到,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必须切实可行,讲求实效。第二轮项目的设计,各小组可行性大大增强,这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大型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热情以及务实精神。一次次成功或不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组织、实施等能力,更在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品质、责任意识、务实作风和奉献精神,提升了道德行动力。


(作者:袁鈁芳,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南校校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