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英语启蒙“越早越好”:我从没听说过哪一家,从孩子一出生就想着“开车启蒙”的 - 白话英语202024

 昵称70926123 2020-07-21
“白话英语”系列文章2019年总目录(含2018、2017、2016年文章)

have class和have a class都对吗?有没有区别?为什么会在一本书里同时出现?- 白话英语202022


-----------------------

前几天,在我们“研究型小学英语教师2群”里,有朋友让我推荐“磨耳朵”适用的幼儿英语学习材料。我提出了一些问题,供朋友们思考:

我对“磨耳朵”这个概念不是很理解。什么意思呢?是孩子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时,听英语录音?那么这个录音的内容,要不要确保孩子已经懂了?如果不懂,那应该怎样让孩子听懂呢?也即,在“磨耳朵”之前,是否要有一个听力理解的过程?如果是这样,是听力理解更重要,还是后来的磨耳朵更重要?磨耳朵要有多大的量?如果不管孩子懂不懂,就是放给他听,那怎样检查孩子有没有听懂?如果基本上没听懂,那和听噪音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本来就懂,那么反复听的时候要不要聚精会神?如果不聚精会神,那怎么确保孩子听进去了?如果听进去、没听进去无所谓,那为什么干脆不听?让孩子这样在中间纠结,何必呢?毕竟外语和母语不同,我们学习者的外语实践量实在太小。

真的,我觉得磨耳朵这个概念是个伪概念。我自己从未有意识地磨什么耳朵,我要听英语,就聚精会神地听。就这样,我还觉得自己的听力理解水平远远不够。

如果磨耳朵的实践量加大到母语一样的量,那么母语学习怎么办?孩子的游戏时间怎么办?怎样进行心智启蒙?

有时我在想,既然语言也是一种技能,开车也是一种技能,为什么学语言不是像学开车那样,需要了才去学。

我从来没听说过哪家人家从孩子一出生就想着开车启蒙的。

我四十多岁才拿到驾照,现在一样上路开车的。难道母胎里开车启蒙的孩子,就一定比我开得好吗?我看不一定

现在有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在某一阶段加大教学力度,“把英语解决了”,从此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外语是一种技能,是需要不断实践、巩固的。因为没有语言环境,一旦教学力度下降,就很容易出现能力下滑。在初期拼命教,培养英语牛蛙,后期一旦放松,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

就我自己来说,从来不敢放松英语学习。即便这样,仍然经常感觉到以前认识的单词现在都不认识了。

如果无限次地反复,那么大概率很多东西孩子都能懂的。特别是有图片、视频配套的语言内容,尤其如此。但问题是,我们有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孩子“无限次地反复”。

三四岁的孩子能听出音和音之间的不同,那么五六岁的孩子就听不出了吗?12岁的孩子就听不出了吗?如果都能听得出,为什么要在三四岁听呢。

有朋友解释说:
看过一个视频,说的是让成人和小baby一起区分一种外语特别相近的音素。小孩子做的比成人好。甚至有的成人已经完全不能听出区分了。

我就问:
“有的成人”已经完全不能听出区分了,那有没有“有的孩子”完全不能听出区分呢?

朋友们,你们谁能帮我解释这些疑惑?毕竟,我也面临着要给二宝启蒙的任务,所以,我是真的想听听朋友们的看法。有兴趣的朋友,请在本文“留言”区说一说吧。感谢你们!

------------------------

“白话英语”系列也欢迎朋友们点题,我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敬请朋友们帮我转发扩散,感谢!点一下文章右下角的“在看”,也是帮我。

如需参加进一步的探讨,朋友们可以按照下面两篇文章的说明,分别进入我们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或中小学家长微信交流群:

英语教与学,疑难全扫除!“研究型中小学英语教师”微信群开放进群公告 - 白话英语202003

孩子教和养,苦乐学中尝:“学习型中小学家长”微信群开放进群公告 - 白话英语202005

原创不易,期待打赏。感谢你们,亲爱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