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2020山东卷叫好!为2020山东卷解析!(文末下载清晰试卷)

 hjh2004 2020-07-21

一、为2020山东卷叫好

做完2020山东卷,作为一线地理老师的我禁不住为其叫“好”!此套试题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充分发挥了考试的育人功能——让人耳目一新地体会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及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在试题中考查。说白了,这是一份地理味很浓的地理试卷。

好多年来,中学地理教学与高考之间的衔接一直处于“混沌”状态——教的不考,考的教不了;做的不是学的,学的不是考的,考的不是练的;学地理的与不学地理的最终成绩差不多——同一份地理试题,地理成绩好的与地理成绩差的最终成绩差不多;同一份地理试题,地理老师做的与语文老师做的最终成绩也差不多……无奈、无语中,面对地理味越来越淡的文综地理试题,中学一线地理老师总结出这样一句话:地理核心素养是个筐,各科知识都能往里装!

今年的山东地理卷一改往年文综地理的“学科性质不明显”的特点,充分让大家理解到什么是“中学地理”,让学生知道“地理不学是不行的”、“地理学好也是可以得高分的”……

以今年选择题第8题为例,此题要想拿到分数,并不容易,但确实是一道很好的地理题——学地理的人或是地理学不好的人,就是不会做。此题,知识层面需要知晓“同一纬度昼长相等”、“已知昼长会求日出时间(地方时)”、“由地方时换算成北京时间”等知识;能力层面既需要具体综合思维能力、简单计算能力、基本生活感知能力(站得高看得远、海拔高处日出早日落晚);素养层面充分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情态态度价值观层面,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为背景,增强了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彰显了大国情怀。

当然,除此题以外,其他题目也是杠杠的,地理味十足,在此不一一赘述。总之,看到今年的山东地理卷,我们一线教师对中学地理教学充满的信心和希望,期待来年更好——地理人和中学地理老师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题外话:对于地球运动考点,以此之前我请教过多位“高人”,为什么地球运动基本上不考。得到的答复是“地球运动”不属于“地理”,说是属于“天文学”。这样的答复让我无言以对,即然不属于“地理”,为什么要把“地球运动”放在“地理”的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里呀!!!在我看来,“地球运动”是中学地理的最具“学科特点”的独有知识,应该每年都考。地理因其学科特点,兼顾“科学”和“人文”,是一门跨度很广的综合性学科——地理上好多知识其他学科也有涉及。中学阶段只有“地球运动”是地理学科所独有的,而且又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知识。地球运动的试题,往往可以很好地考查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更能选拔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的人才。

二、为山东卷解析

注:以下内容来源于地理研学吧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A. 由北向南           

B. 由西向东

C. 由西北向东南

D. 由东北向西南

2.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答案】1.C   2.D

第1题,根据地图信息可知,古河道曾为本区域海拔最低的地区,树枝状冲沟发育可推测出西北地势最高,滑坡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东南低处区域滑动,故答案选C。

(备注:此题除根据树枝状冲沟和古河道来判断滑坡方向外,

还可以从滑坡边界和滑坡体“上窄下宽”的形态判断)





【知识链接】滑坡是山地在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过现象。





第2题,据图可知,古河道最先存在(③最早),曾为本区域海拔最低的地区,西北侧山体发生滑坡掩埋了古河道东侧的阶地(②次之);堰塞体堵塞古河道在①处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形成后,湖水不断上涨,在堰塞体西侧地势较低处,河流侵蚀形成了一条新的河道④。故图中地理事象的形成过程是③②①④,故答案选D。


       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 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 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 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 成3 ~ 4题。

3.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4.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答案】3.C 4.D

第3题, 材料“小王夫妇效仿其他年轻人,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杨树后外出打工”,可知,该夫妇栽植杨树的目的是外出务工-就业,导致劳动力减少,故当地“农地杨树化”的原因是劳动力投入少,C对。北方缺水问题严重,杨树生长过程中需水量大,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的问题,A错。从材料中无法获知木材销路好和种树有补贴,BD错。故选C。

第4题,加大开荒力度,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劳动力投入更多,与当地农民外出就业获得更高收入相违背,不可取,A错。当地种植杨树是想减少劳动力投入,并不是因为木材需求量大,B错。种植杨树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当地粮食种植比例依然比较大,暂时不会带来粮食短缺问题,故不需要增加粮食进口,C错。鼓励农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在种粮大户手中,机械化生产,既能保障农作物种植面积,又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剩余劳动力也可外出务工就业获得经济效益,满足当地经济需求,D对。故选D。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图2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 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A. 安庆一池州     B.合肥一巢湖

C.亳州一阜阳      D.芜湖--铜陵

6.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A. 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 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 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 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答案】5.B  6.C

第5题,由材料可知,适宜推进同城化的城市需要满足:一是相邻城市即地理位置的邻近性,二是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因此由图可推断合肥-巢湖最适宜推进同城化,两者距离相邻,且双向首位客运流向;其他选项都属于单方向首位客运流向,故选B。

第6题,合肥和滁州都属于安徽省,且合肥属于省会城市,两者行政联系密切,故C对;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力更大,且与滁州距离更近,更有地理位置邻近的优势,会加大两者的客流差异而不是缩小,故A、B错;虽然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但两者城市规模、等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且与滁州更邻近,除去行政因素,南京的吸引力更大,故D错。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图3),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魔鬼营地”是

A.甲                          B.乙

C.丙                         D. 丁

8.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 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A. 7 :20 以前           B. 7 : 20—7 :39

C. 7 :40—8 :00       D. 8 :00 以后




【答案】7.A  8.A

本题组侧重考察自然地理部分地形与地球运动。

第7题,考察地形对气流的影响。“魔鬼营地”的形成是因为题干信息“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据图,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四地中,只有甲地地处半包围的谷地中,空气流通不畅,形成魔鬼营地。乙地地处鞍部,丙、丁地处山脊,空气流通性强。

第8题,考察地球运动中的昼长与日出关系。突破省一二模,对地球运动加以深层次考查。珠峰顶部跟温州位于同一纬度,则同一天中的昼长相等。已知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则夜长为10时16分。由日出=夜长/2可知,温州跟珠峰相同海拔的地点日出时刻为5:08(当地地方时)。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此时东经120度地方时为7:20。由于珠峰顶部海拔高,相应的日出时刻也早,所以峰顶日出的北京时间在7:20之前。


       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 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图4)。奥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 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 ~ 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9-10题。

9.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10.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答案】9.C   10.D

第9题,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构造湖,周围山地内部岩层的水会沿着断层地带出露,形成山泉,并顺地势流入湖泊,形成构造湖,所以湖泊主要补给来源应该是地下水,C正确;雨水会侵蚀湖泊坡面,携带泥沙和营养物质进入湖泊,不会使得其透明度很高,因此不是雨水补给,A错误;由图可以看出奥赫里德湖只有在北部有一条河流流出,而东部没有河流,不会是河流水补给,B错误;此地处亚热带地区,2000米海拔难以形成高山冰雪,且即使会形成,冰雪融水应顺着河道流入湖泊,而图中并没有河道,所以不会是冰雪融水补给,D错误。

第10题,两湖都为构造湖,差异最大的是湖水的透明度,湖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越多,对光的散射和吸收越强,透明度就越低,透明度低,水的流动能力差,自净能力差,水质也变差,鱼类的饵料就越丰富,鱼类资源越多,D正确。两湖的水都来自地下水,水温应差距不大,A错误;水深、水量都不是影响渔产的主要因素,B,C错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不断调整,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上汽集团成立于 1984年,是国内最早的汽车集团之一。1994 ~ 2016年,上汽集团的扩张经历了 “本地多样化- 初步的市外扩张-以市外扩张为主”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第二、三阶段向江苏等地扩张(图5)。据此完成11-12题。

11.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研发水平

B.满足生产需要

C.带动当地就业

D.提高生产效率

12.依据上汽集团的扩张历程判断,图中K、N、P、V分别代表

A.研发、总部、制造、销售

B.销售、总部、制造、研发

C.总部、研发、销售、制造

D.研发、总部、销售、制造




【答案】11.B  12.A

第11题,上汽集团是我国最早的汽车集团之一,集团成立之初,国内的产业基础落后,配套企业不完善。上汽集团第一阶段在实施“本地多样化”战略,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以“满足生产需要”。

第12题,据图可知三个阶段N全在上海市且在上汽集团可推知为总部,K一直处于上海市围绕着N应该属于上汽不同阶段的研发环节,第二阶段上汽集团扩张到江苏南京市,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发展,城市等级相对较低的南京市P环节主要是为上汽集团分工制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到第三阶段南京市也成为汽车主要的销售市场V为销售环节。


       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 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图6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13-15题。 

13. 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A.垂直分布高差大

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

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

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

14.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A.山体陡峭                  B.水分充足

C. 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

15.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照条件不同          B.水热组合不同       

C.耕作技术不同          D.耕种历史不同




【答案】13.B  14.A  15.B

第13题,从图6可以看出,两山相比,太行山的针叶林只在1000—2800m的高度有分布(黔桂山区各海拔均有分布),垂直分布高差较小,总面积占比较小,面积占比最大处在2200—2400m,高于黔桂山区的600—800m,所以B项正确。

第14题,桂黔地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较低海拔地区水热充足,农耕条件相对优越,农田总占比较大,但该地岩溶地貌发育,峰丛—洼地广布,异常陡峭,陡峭的地形加上较多的农耕活动,导致该地较低海拔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较贫瘠,持水能力较弱,而针叶林较其他树种耐旱、耐瘠薄、适应性更强,所以在此处占比较高,A选项正确。

第15题,读图可知,太行山区农田分布上限较低,仅在2000m以下有农田分布,而黔桂山区各海拔高度均有分布,两山差异较大,主要跟所处的纬度有关,太行山区位于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山麓地带的水热基础差于黔桂地区,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先增后减),2000m以上的高度已不适合农耕,导致其分布上限较低,所以B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图7),海拔1875 -2106m,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 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6分)

 (2 )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6分)




【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漏;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2)【答案】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消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解析】(1)本题考查了地形地质对湿地的影响。可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分析该区域的地形地势地质特征。

 (2)考查湿地对水库的意义。可从湿地的功能分析。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 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 称为干线。图8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 干线。

(1 )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3 )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解析】第(1)题,联系课本基础知识,锋为冷暖气团相遇形成,依据图中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可知风向风力和气温,由此推测出冷锋和暖锋的位置。如图所示





第(2)题,由材料可知,干线是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湿空气密度小,水汽多,在被抬升过程中,降温,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第(3)题,干线西侧为落基山东侧,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干气团;干线东侧为平原区,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形成湿气团。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避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 烂(图9).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10)。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II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

(1)  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3分)

(2 )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6分)

 (3 )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 因。(6分)




【答案】(1)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一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

(2) 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提供荫蔽环境,有利于可可幼苗生长;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事活动可错时进行,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生产效率。

(3)此时段为可可大季收获期,且正值湿季,可可采摘后易霉变腐烂需及时晾晒加工, 需要大量劳动力;北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动力。

【解析】(1)降水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展开 :①降水分布不均;②降水季节差异;③降水极值。结合图可知,该地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全年中3到6月以及9到11月为两个雨季,7-8月以及12-次年2月为两个干季;其中6月份降水最多,1月份降水最少。故答案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一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

(2)结合材料“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避条件”可知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长高后可为长得慢的可可幼苗生长提供荫蔽环境;加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谷物与经济作物可可混播,既可以解决粮食问题,又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另外结合图可知,可可幼苗期和结果期农地所需要的相对劳动量是错开的,所以农事活动可错时进行,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故答案为: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提供荫蔽环境,有利于可可幼苗生长;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事活动可错时进行,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生产效率。

 (3 )结合图片信息可知,每年的9月到次年1月可可收获的大季,且该时期为第二个雨季,又结合材料“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可知此时需要大量劳动力;另外结合材料“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以及热带草原的气候特征可知,此时北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动力。故答案为:此时段为可可大季收获期,且正值湿季,可可采摘后易霉变腐烂需及时晾晒加工, 需要大量劳动力;北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动力。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平方千米(图12),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 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13),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6分)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4分)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4分)




【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 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 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任选一区作答即可)

       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

【解析】(1)行为动词:分析,限定词:原因,关键词:外力作用、高含沙量

       本题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含沙量)的因素。通过题目分析,上游“植被稀疏、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中游“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所以含沙量可从风力作用与流水作用两个角度分析。

(2 )行为动词:分析,限定词:原因,关键词:流量相近、输沙率小

       本题考查学生对与地理概念“输沙率”的理解。输沙率是指在一定水流和床沙组成条件下,水流能够输移的泥沙量。所以本题中3月与7月、9月流量相近,输沙率不同的关键即季节不同水流补给类型不同流速不同。流速快,携带能力强,输沙率高。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分别解释3月和7、9月的输沙量差异原因。

(3)行为动词:提出,限定词:措施,关键词:减少入黄泥沙

       提出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首先要从含沙量大的原因入手,对症下药。

       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起伏大,地面坡度大,地表径流流速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强。所以要做的是减缓坡度、减少坡面,修筑梯田,降低流速,拦水拦沙;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对于风沙区,冬春季节风沙严重,风将沙吹入黄河。所以要防风固沙。

对于冲积平原区,汛期易泛滥,入黄口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淤堵,所以要及时清淤,避免沙随水入黄。




说明:转自讲地又讲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