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古汉字重读《道德经》8:第八章 上善若水,善利有静

 weimiao 2020-07-21

《道德经》通行本第八章如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jī)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章最难的问题,在于「善」字的理解:

以古汉字重读《道德经》8:第八章 上善若水,善利有静

「善」字始见于金文,且在金文中多“善夫”并用,一般认为此“善夫”即“膳夫”。但若仅仅是擅长烹饪的、给王侯做饭菜的人,估计不会大量的被铭刻到青铜器上。

金文「善」皆从两“言”,构件“羊”在古文多同“祥”。因而,金文「善」的构形含义很直白,就是交口言羊(祥)。

结合“善夫”与血缘分封,中医药至战国乃至西汉才成系统等多个事件看,金文中的“善夫”更可能是给王侯分辨食物是否安全的专业医者。

于是,金文「善」的构形本义大致是“选择、采选”。这恰好与「采」字金文少见,而「选」、「择」二字晚出的情况相映照:

以古汉字重读《道德经》8:第八章 上善若水,善利有静

此外,「擅」字晚出,且与「善」同音,甚至在有些词中可以互换,比如“擅射(善射)”所以,「擅」极可能是「善」的分化字。

而金文中,也有金文「善」解释为“选择”而更合适的:

如毛公鼎:“母敢龏㯱,龏㯱廼敄鰥寡;善效乃友正”;諫:“先王既命女王宥。女某不又䎽,毋敢不善”。

此处就不具体展开分析了。

此外,若「善」的含义在最开始就表示“好”,同时代的金文中,「好」字就不会那么常见:

以古汉字重读《道德经》8:第八章 上善若水,善利有静

若「善」能解释为“选择”,那么“居善地,予善信,事善能,动善时”就能很好的呼应第四章道法自然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善呼应法。有约束,自然根据约束做出选择)。

因为人受天地限制,所以需要择时择地。居善地、动善时,就是居择地,动择时。

因而这第八章,恰好就没被打乱顺序。或者因为易有“八卦”,数字八在篡改者心中多少有点忌讳。

题解

「若」字甲金文的构形,都是人举起双手梳理头发,本义为梳理、理顺,引申顺从、允诺:

以古汉字重读《道德经》8:第八章 上善若水,善利有静

后期的金文「若」加构件口,更加明确“顺从、允诺”的含义。隶变则与金文是两个字了

人法天地。天地的组成,我们古人很早就分成“金木水火土”五类,这五类事物中,金、土都是固定的,树木虽然是生命,但也是扎根固定的,相对而言,无所谓顺从与否。

五行中,只有水和火是流动性的。而大火更多代表了毁灭,无法顺从,乃至控制,只能逃避;小火的话,我们说灭就能灭,也无所谓顺从。

只有水,在相当程度上,我们能因势利导,对其进行驾驭。这也是「治」字出现后,有人将「若」字替换为「治」字的原因。

所以,本篇标题解释如下:根据人法天地,最佳的选择,是梳理(顺从)水流(或者说治水),因为水擅长利于万物而安静流淌。

第八章 原文

清华简对应篇章如下:

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一句,通行本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其中「争」字晚出,从「静」字演变看,「争」字在金文中出现,只因金文「静」的右部构件发生讹变:

以古汉字重读《道德经》8:第八章 上善若水,善利有静

秦公青铜套件中,秦公的「静」字就与其他青铜套件不同,很可能是「争」字的最早来源

以古汉字重读《道德经》8:第八章 上善若水,善利有静

而「争」字晚出,金文中未见,即使战国竹简,也所见甚少。

因此,前半句很可能清华简的版本更为接近原版:“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然而,「治」字晚出,所以,最初估计还是用「若」字。

后半句,「恶」字晚出,而战国文字中,经常用「亚」字表示“恶”。「几」字只是简化时兼并了「幾」字,古代「几」与「幾」时两个不相干的字:

以古汉字重读《道德经》8:第八章 上善若水,善利有静

若接下来“居善地”一句中,「善」字解释为“选择”的话,那么“心善渊”就显得怪异;而“正善治”中,「治」字晚出:

以古汉字重读《道德经》8:第八章 上善若水,善利有静

加上“居善地,予善信,事善能,动善时”四句排比已经够多。所以通行本中将“予善信”分拆为“与善仁,言善信”就更不可取了。

至于「动」与「蹱」,大致只是互为异体,在隶变前,「动(動)」字异体不少。

以古汉字重读《道德经》8:第八章 上善若水,善利有静

若「善」字解释为“选择”,那么最后一句的“夫唯不争故无尤”却是画蛇添足。

因而,本章最可能的原版如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

故幾于道矣:居善地,予善信,事善能,动善时。

白话翻译

根据人法天地,(人)最佳的选择,是梳理(顺从)水流(或者说治水),因为水擅长利于万物而安静流淌;水往低流,居于万物之下。

因而(上善若水之类的选择)就接近天道了:居住选择地方,给予(宝物之类)选择信任者,任事选择有能力的,行动选择合适的时机。

余论

「若」字由“顺从”含义,引申为相似,所以“顺从、应诺”含义另造「诺」字表示:

以古汉字重读《道德经》8:第八章 上善若水,善利有静

但因此引发后人对“上善若水”的诸多误解。所以,关于漢字“六书”的转注,在阅读古典文字时,有必要着重认识清楚。关于转注,参见拙作《一到十表示数量的缘由 》中开篇关于转注的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