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在谶语中的王朝,司马氏和晋朝的悲剧

 昵称535749 2020-07-21

生物学家讲历史

讲不好历史的生物学家不是好的数学老师

司马懿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这个《三国演义》中的大反派,随着《虎啸龙呤》等魏晋主视角影视剧的热映,形象日益丰满起来。这个人坚韧果敢,忍了几十年,熬走了曹操、曹丕和曹睿祖孙三代,到了晚年他却和曹操一样多疑。司马懿把持了朝政后,心里一直就在别扭一件事。当时坊间传闻着这样一句谶语——牛继马后。按照时人的解释,马代表司马氏家族,以后会有姓牛的人取代他们。这对司马懿和司马家来说,自然是了不得的事情,而且是绝对的凶兆。

500

谶语是指在社会上突然流传的俗语短句,可能是不知出处的童谣诗句,也可能是卦师给的卜语。语义一般模棱两可,无人能分辩真意。但人们普遍相信谶语是对未来重大事件的预言,是上天降下的启示,当朝统治者都会对它讳莫如深,生怕谶语的预示会对自己不利。你不信可以,但挡不住其他人信啊,整个社会形成的共识,那些所谓少数派聪明人不能不当真。

司马懿当然会无比在意这句话,而且它的来历甚是神秘,不得不重视。相传西北某地发生山崩,先后掉下来极其类似马和牛的石头。有人根据石马和石牛出现的顺序,提炼出了牛继马后这一谶语,后还被收录在当时有名的谶书《玄石图》里。

500

司马懿对这种连着天象的谶语不敢大意,当他意识到手下将军里面就有姓牛的人后,果断找借口除掉了这位叫牛金的将军,如此才内心稍安。是时司马懿只是权臣,晋王朝还没建立,就出现了对司马氏极其不利的谶语,未来的王朝就此蒙上一层阴影,如同被诅咒了一般。

司马氏立国四十多年后,民间突然又流传一句“五马游渡江,一马化为龙”的谶语。

当时天下尚平,人们不知所指,便不以为意。不久永嘉之乱就爆发了,内迁的五胡先后起兵叛乱,接连攻陷国都洛阳、长安,西晋宣告灭亡。当时北人纷纷南逃躲避战乱,琅琊王司马睿和其他四个司马氏宗王一起南渡,后来在东吴旧都建康登基称帝,建立东晋。人们这才意识到那句谶语究竟在说什么,这五王是为五马,后面的一马即指司马睿,谶语应验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后人统计,当时南渡的宗王不仅仅是五位,至少有八位,但“渡江”、“化龙”一语还是对上了。

500

这句谶语让司马睿的登基增添了天命所在的意味,他自是很喜欢。但从司马懿时代就开始流传的那句牛继马后却让他很是堵心。民间有传言说他并不是前琅琊王司马觐的亲子,而是其小妾和一名牛姓小吏的私生子。古时候没有亲子鉴定,故这个传言无法求证,但也无法证伪,让司马睿很是憋屈。后世包括《晋书》在内的史书都记载了这个传言,但对真实性没做评判,后来北方的鲜卑人干脆就把这个传言当做史实写进了《魏书》,坐实“牛继马后”这句谶语,成为北人贬低南人的最佳材料。

后来民间又开始流传了“昌明之后,尚有二帝”的谶语,昌明是当朝皇帝司马曜的字,整句话意思非常明确,司马曜之后司马氏再有两位皇帝就要灭亡了。这句大逆不道的谶语不知出于何处,而皇帝也无心追查,因为朝廷的实权早已落到各个门阀手中,皇帝形同傀儡,能存两世都算不错了。再后来刘裕横空出世,凭着一身文治武功,立下不世功勋,掌握了晋廷上下大权,代晋已成人心所向。司马氏无力改变任何事情,惶惶不可终日。然而刘裕并不敢马上篡位,因为此时的皇帝司马德宗是司马曜后第一位皇帝,从他手中夺走了皇位,这与谶语不符。

500

刘裕那时已经五十多岁,不愿再等,又不想违背谶语,开动脑筋之后,决定主动把谶语往前赶一赶。刘裕先是弑杀了司马德宗,拥立司马德文为新帝,过了一年,又逼迫司马德文禅位给他刘裕,由此完整履行了谶语。

司马氏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终结,司马氏在立国前就笼罩在牛继马后的阴影里,最后气数已尽,却还要在“昌明之后,尚有二帝”中忍受煎熬。谶语其实在中国历朝历代都不罕见,在唐代就有更知名的“武氏代唐”,但像晋朝这样始终活在谶语之中的王朝实在少之又少,司马氏可谓最伤悲的皇族,也算是篡魏的代价吧。

500

观刘裕的行事做派,就能看到古人对谶语是满怀敬畏的。他们相信谶语是真的,都在有意或无意地附合谶语,这客观上促成了谶语的应验。司马睿被怀疑成牛氏私生子,也是人们在故意附和谶语,并无多少真凭实据。再回头看该句谶语的来源《玄石图》,它在当时大名鼎鼎,想来上面记载的谶语不会少,但是知名的就只有这么一条,至于其他的谶语就不知道是什么内容,想来根本有没有应验吧。

所谓谶语,敬而远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