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BU 十年大学生活规划和求职指导经验 我谈谈机关材料的文采。具体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是善用比喻。例如,《“弯道超车”——安徽省芜湖市发展动漫产业的实践与思考》。该文将 芜湖市动漫产业的发展比喻为“弯道超车”,无疑是比较贴切的。因为众所周知,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上,日本和欧美肯定是走到了前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场较量中,我国是没有胜算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弯道超车”,也就是抓住发展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实行跨越式发展。 二是善于归纳。例如,《“四议两公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探索》,归纳的效果一个是文章显得更有层次,结构更清晰,另外,读者也更容易记得住作者所归纳的成绩。这种写作方式在公文材料中较为常见,被形容为“电话号码”式归纳法。如“1231”的工作思路、一个中心、两个原则,三种方法,四种途径,达到五个效果——XX地工作的“12345”等等。 三是善于排比。这一点在公文材料中也是比较常见的。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排比往往是很灵活的,通常不是文学修辞意义上的排比。比如,《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这篇文章中的几个部分,1、营造政策氛围、舆论氛围、工作氛围,解决“下得去”的问题;2、注重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解决“待得住”的问题;3、突出岗前培训、结对帮带、考核激励,解决“干得好”的问题;4、坚持广开贤路、疏通出路、不挡去路,解决“流得动”的问题。可以看出,公文材料中的排比往往是一种结构上的排比,在上文中,不仅结构上通过排比相互呼应,每个要点的前半句实际上也通过排比说明了工作方法。可以说,从善用排比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篇典范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