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充满诚意与人文的茶罐子 | 弘益手造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这样形容茶:“盛来有佳色,咽罢有芳香。”

从神农尝百草遇到茶叶,就注定了这片叶子在整个历史中不可忽略的地位。中医讲究治本,虽然治疗速度稍显缓慢,但茶这种植物对人体的影响倒正符合人们对中医治理的普遍认知。所以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茶最初是被作为一种药材而存在的,人们认识到茶不仅可以治病,而且还可以清热解渴,又富于清香味道,我国茶饮始于殷周,兴于汉唐,盛于宋代。茶艺更是中国民俗的精英,关于茶,似乎自古就有独到的艺术造诣。

饮茶离不开装茶叶用的盛具,正同其它艺术品一样。物品重要,如何盛放也是一件值得讨论的事情。我国的茶叶罐制作艺术可谓琳琅满目,精品百出。各式各样的茶叶罐不仅是装茶叶用的工具,也具有相当高的观赏价值,继而成为当今人们收藏的热门之一。

我国历史上用来制作茶叶罐的材料也五花八门,有瓷器、陶器、木头、竹子、锡、铜、搪瓷、铁皮等等。从收藏价值来看,最有艺术价值的是瓷器、陶器等材料制作的茶叶罐。

说到瓷器就不得不提到众所周知的“瓷都”——江西景德镇,郭沫若先生曾用“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形容这里,那么这个用泥土建造了光辉历史的城市,到底有什么特质让爱器之人流连忘返?

景德镇的陶瓷业据史料记载源于汉,兴于唐。如果从发掘的五代古窑址和出土的瓷片算起,也足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它随五代、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的盛衰、兴亡,也经历了若干历史上的重大变化。尽管全国有许多名窑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发展缓慢,有的一蹶不振,而景德镇窑却能适应时代和环境的需要,历千年久盛不衰。翻开中国陶瓷史,五代有景德镇所产的青瓷和白瓷,其中胜梅亭、白虎湾,黄泥头的白瓷窑址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南方地区烧造白瓷的最早窑址,景德镇烧造的白瓷无论质量还是品质都与北方无异,享受“南定”的美誉。宋代景德镇窑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青白瓷,风靡大江南北,形成了青白瓷系。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在中国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釉里红是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工的重要发明。枢府卵白釉以及铜红釉和高温蓝釉更是当时的重大成就。明代景德镇的青花器、彩瓷、铜红釉和其他单色釉的烧制成功,说明当时制瓷工匠们的高度技术水平。景德镇制造的瓷器,不仅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而且要确保宫廷和王公贵族的必需。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清代景德镇所产瓷器,仍代表整个时代水平,瓷器烧造技术进一步提高,并创制了丰富多采的釉上彩,创新和发展了色釉瓷器。中国瓷器的生产,这个时期达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已故学者冯先铭先生将江西景德镇、云南玉溪和浙江江山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三大产地,云南窑是明代景德镇窑以外生产青花瓷的重要窑场。在今云南玉溪,故名。始烧于宋元,而止于明,共发现三处窑址,均烧青釉和青花瓷器,青釉有印花。

云南窑烧制的日用品占大多数,玉壶春瓶及罐类也较多。其中青釉和青花瓷占大半,青釉器风格接近耀州窑系,其青花器亦采用青釉为面,因釉内铁元素的浸渗,故青花色泽暗淡、发灰,釉面呈乳浊状。青花器所绘纹饰,既有中原主流青花的特点,又有极其鲜明的地方色彩。所绘游鱼更是特别:身子细长如棒,明显为急流之中所产鱼类。想象一下,大大的茶叶罐身,游鱼映于其上,不免多了许多乐趣。青花系用钴料在胎上绘画,然后罩上青釉,在1200℃左右的高温下烧成,从视觉效果看有些层次感。当地所产钴料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铁和氧化锰,加上锻烧乏力,导致青花色调呈深蓝色和灰黑色,再上青釉覆盖加色,部分青花成了黑色。这恰好是玉溪窑与众不同的一大特色。


古朴与瑰丽的对比或许就是景德镇与云南窑的最精致反差,好珠需好椟,好茶也要用好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