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珠,把玩千年依旧不能释手 | 传香周品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交趾以泥香捏成小巴豆状,琉璃珠间之,彩丝贯之,作道人数珠入省地卖,南中妇人好带之。余曾见交趾珠外用朱砂为衣,内用小铜管穿绳,制极精严。”在宋元明清缭绕的香文化之下,有一种可佩戴把玩的芳香妙物,香珠,一直为民众所好。香珠是由一种或多种香药制成的圆珠状香品,可用绳串成香串,可佩带也可烧薰。香珠要将香药细末加入黏合剂打成糊状,趁湿时穿孔,最后要用麝香或朱砂等挂衣。


宋代洪刍的《香谱》中有香珠的记载。“《三洞珠囊》以杂香捣之,丸如桐子大,青绳穿。此三皇真元之香珠也,烧之香彻天。”香珠会自然出香,烧薰香气更大。明代周嘉胄的《香乘》香属一卷里有说到木樨香珠、龙涎香珠等香珠的制法和香方,还有如何收玩香珠的经验。其中详解了用木樨花精制香珠的道道工序,以及木樨香珠香味数年不失的把玩之法。直至清代木樨香珠依然出现在文人的诗句当中,可算是流传百年的知名香品了。


香珠之用,也在于香养之用。早在宋代,宫廷中就将香珠作为夏令时节消夏避暑之物,清代医案有雍正的避暑香珠之方,香药“共为细末,入前药汁内搅匀,作扣大串成。”盛暑时带在身上,能避暑并时行山岚瘴气,倘药汁不足,添鸡蛋清。香珠加以装饰后,供皇帝御用或作赏赐之用。


在明清时期香珠还是端午时节的必备之物。《红楼梦》中,元妃在端午节前派太监送来“端午的节礼儿”,赏物之中有两个香袋,还有就是红麝香珠,小说里的描述正是那个时代风俗的真实反映。那时,夏季佩戴香珠通行男女,有身份的男子必须在左腕或右胸佩戴一串香珠,倒是不佩戴者有缺乏教养之嫌。

今天,玩香已不再是闻闻沉香的香气那么单调,融合生活美学和合香之用的香珠,也已成为了香文化爱好者的怡情之物。

弘益传香学员手工自制的香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