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分 | 春半踏青时,青梅如豆,柳如眉。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春分 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中的中分点,故有“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说。

春分节气的三候有:“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天祭日

《千字文》开篇便有“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之句,可见自然变化在古人心中之地位,先有天地万物之变化,后才有立天理,使天下通且悦。

作为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春分”即是节气又是节日。春分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

明、清两代,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正卯时,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簪花喝酒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而作为民间活动,“春分”算作踏青的正式开始。这与春分时节的天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冬去,冬未央,春来,春尚浅。占了半个春光的天气,不冷不热,春衫尚薄,冬衣过热,阴阳相半也。古时女子匀有春日盛装外出赏花的习俗,不负一场花开,这场与花的会面称为“春日宴”。

春日宴

冯延巳有首词《长命女.春日宴》,“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这是首写女子春日宴时的祈愿,我极其喜欢它的韵,似是可以唱出来,女子对爱情的美好祈愿和春日宴的欢乐,从词的韵角里流露。

春日与花相见,微雨含烟,念着心上人的女子,着桃粉或是穿水绿,穿过花间拨开嫩柳,于石上或坐或卧,品茗饮酒,这番春日美景图可诗可画。

这些女子的可爱如同春日,现在人们生活在城市里,钢筋水泥格挡了节气的变迁,想要见这番可爱景致便要去踏青了,去迎一场花事,去参加一场春日宴。

纸鸢翻飞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春分踏青时的保留节目,“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春分时节东风来,这时候放风筝最为合适。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亦有记载“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除放风筝外,春分还有吃野菜的习俗,“春分”那天,人们到田野中采摘春菜,回家“滚汤”,名曰“春汤”。有谚云:“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春天爬山摘荠菜,无疑是许多人的童年记忆。摘回来的荠菜,包饺子、煮馄饨、煎蛋饼、做菜汤……

酿花天气

“小楼归燕又黄昏。寂寞锁高门。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自惊蛰后,春的模样便清晰了。春分后的雨开始有了响动,不似之前“雨水”节气时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时的雨不再是红楼绣娘的花针,它有了雨的动静,啪啪啪的敲在窗户上,但又不似夏雨的急促和响亮,故有诗云“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入春分时,是落过几次雨的,来的突然,走的也突然。走在路上,突然几滴落花雨打在脸上,赶忙打开雨伞,伞面还未湿透,雨便走了,便又惺惺把伞收了,感慨它的淘气。

如此反复几次,又见落雨便也懒得撑伞了,就当是雨中散步的烂漫,又看路人也是无人打伞的,心想大家都知道这雨的脾性了吧。

无雨时,也不见艳阳高照,是半晴不雨的阴天,可偏偏这样的天气在春日却有一个诗意的名字“酿花天气”。

一阵阵乍暖还寒的春风中,春日里的一切都美好起来,人的心里也抽出了绿条,要去那山河间访春,簪花喝酒、纸鸢翻飞、挑野菜,做尽与春相关的好事。

作者:离苏丨弘益茶道美学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