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片由两代人一起守护的茶园,仅剩下最后一片了!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330日,同评茶员班的同修们在尚老师的带领下一同去昆明最后一片十里香茶园学习和品鉴。行程2小时左右到达十里香茶厂,天气清凉,空气里能嗅到水汽,我们漫步十里香的茶园,茶园雾气弥漫,偶尔能看见石林里嶙峋的大石头,零星地林立在茶园里。

说起十里香不得不提张芳赐老先生。十里香本是濒临灭绝的茶种,原产地在昆明东郊金马镇十里铺一带,后来因城填建设而被毁于一旦。86岁的张芳赐先生,是弘益大学堂的特聘专家导师,本是到了耄耋之年不再出外授课,后因知道弘益的办学观念和宗旨,一直以来给予弘益支持,精益求精将自己所知倾囊相授。

张芳赐老先生一生都在从事茶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选育,而这片十里香茶园和十里香茶厂是张芳赐老先生家两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张芳赐老先生家对云南茶叶种植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弘益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十分敬佩和支持。这次到十里香茶厂的游学即是想表达对张芳赐老先生崇高的敬意,也是支持张芳赐老先生家的事业,让更多人知道云南还有十里香茶的存在。

找回自己

尚老师上课有一个规矩: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和手机分开,如果有重要事情就带走手机离开茶桌,做事的时候便要一心一意。

上课前会用音响先播放山林中空灵的音乐,然后引导同修们冥想,卸下自己的包袱、外物、身份、工作,一心一意地找回自己,然后再张开眼睛面对茶叶和身旁的同修们。闭上眼听风,用心感受自己的身体,支配自己真实的感观,窗外就是十里香的茶园,空气里迷漫着清新的香气,茶桌上的每一个同修神情从容、安详,是精神饱满的状态。

陆羽《茶经》中记载“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对泡茶时的水分了一个上中下的等级,只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尤其针对严谨的教学。这次课堂教学尚老师采用了18种市面上常见的矿泉水,其中包括不同品牌和同一品牌不同产地的矿泉水,和同修们一同品鉴。

记录这18种水的冷水至热水的口感,以及不同水冲泡同一款茶叶口感的审评记录。课程中的记录十分详细,其中包括各种水的产地、PH值、以及冷热水的口感和泡茶后茶汤的品鉴结果,将书面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最后还用了7种不同器具烧同一种水,泡相同的茶叶,然后品鉴其对茶叶口感的细微影响。

中国现今的教育或是学术极为欠缺的就是实践和尝试,或许这样的教学方式很花费精力和时间,但是所授的知识却是令人难忘的,无论是精神上的洗礼还是身体感官的记忆。无论是课堂上不许带手机的规矩,还是不怕麻烦的教学品鉴,都是为了离自己更近一点,与人生保持正向关系。

父德和匠心

十里香茶厂的负责人是张辛先生和他的妻子张天璇老师,而现今这个茶园十里香的品种则是由张芳赐老先生保护然后选育出来的,张芳赐老先生是张辛先生的父亲,他毕业于安徽大学农学院茶业专业,现任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教授,创建了云南农大茶学专业,被评为第四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外界赞誉他为茶界的袁隆平,他的一生都在为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做贡献。

十里香茶是昆明传统历史名茶,属于高香型小乔木中叶种茶,原产地产于昆明东郊金马镇十里铺、归化寺、两面寺一带。《昆明县志》中对十里香的记载是:仅距城十里之外极其附近所产,名为十里香贡茶。历史上十里香声誉极高,被誉为高香茶王,《昆明市志》中记载还记载了其价高珍贵,并且是皇家贡茶。

但是历史上的十里香曾多次遭受到损毁,至50年代初时余200余株;九十年代初,由于城镇建设快速发展,茶园被改为他用,仅存的十里香老茶树消亡殆尽,十里香茶濒临灭绝。1995年张芳赐老先生在蔡希陶先生的指导下得知十里香茶的情况后,便开始了十里香茶的资料收集工作。七十年代中期张芳赐教授看到十里香茶岌岌可危,决定保住十里香这一历史名茶,至此展开了十里香的保种、选育研究工作。

而张辛先生和张天璇老师之前从事的职业却与茶叶毫无关联,后来之所以到石林来守护昆明这最后一片十里香茶园是一段难言的缘分。张天璇老师同我聊天的时候说,张先生因为大学的时候没有选择农业而与张芳赐老先生曾闹过不开心,而且因为彼此工作繁忙很少沟通,后来因张幸先生母亲生病张芳赐老先生日夜守护五个月,这段时间父子俩有了沟通,谈及彼此的事业和生活,这是张先生和张天璇老师首次知道了他父亲守护培育的十里香

两千年初,张先生带着孩子去张芳赐老先生的茶园玩,然后一家人自己炒茶。张天璇老师被这种茶的茶香和滋味折服,问张芳赐老先生这是什么茶,张芳赐老先生特别高兴的说这个就是他茶山上栽种的十里香,然后细细同儿子、儿媳还有孙女讲了十里香茶的由来和历史。张天璇老师说张芳赐老先生总说,十里香是天赐的芬芳,如果在他们茶叶工作者的手中失去,是有愧的。

后来夫妻二人双双辞去了从业二十多年的工作投身于十里香茶叶的保护、栽培和推广。我问张天璇老师为什么有勇气冒着这份风险,她说他们当时做这个事情时只是怀着一腔热血来做的,却没有想到做农业会这么辛苦,她笑得很开心,她眯着眼睛款款而谈她和丈夫在这片茶园的农村生活。

在采访张辛先生时,他说“我以前不了解茶,只是从父亲的口中听到,到现在我还在不断的学习,我很感谢我的父亲。”我问他和张天璇老师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冒这么大的险,他义正言辞的说:“这么好的东西没有了,我不甘心!”张芳赐老先生的妻子和他都是农业大学毕业,一生从事农业工作,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张先生的女儿也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子承父业在这个家庭得以体现。

我们中国人讲传承,讲的莫过于是承德、承心,德是父德,心是匠心。十年的时间,他们选育、扦插、栽培,如今的昆明仅有两百亩的十里香,在不断的尝试中从绿茶到红茶不同工艺的制作,才有了如今我们可以喝到的好茶。

守护十里香

当时为了找到一处适合十里香生长,并且使其品种保持原有性状和特征,张辛先生与妻子张天璇老师走过昆明周边七个不受污染的村镇,最后选择了石林,因为石林的气候、日照、降水以及土质的酸碱性和矿物质含量与十里香的原产地十分相似。

十里香是乔木科的茶,之所以我们看到这么矮是因为不断的修剪导制,因为十里香制定了采摘“一叶一芽”标准,且都是由人工来采茶,矮的植株有利于人工采摘,而又促进了发芽率,提高了茶叶的品质。乔木科的茶树内含物质更多,汤水更醇厚更顺滑,打破了绿茶高香却不耐泡的局限性,这是十里香巨大的优势,香在水里,香是入了十里香的茶骨。

从十里香的扦插至其发芽的时间至少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意思就是在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管理下,十里香茶近五年来就没有经济来源而且还要不断的投入人力和资金。在茶园附近很少有人家,张老师说买一包盐都要开车半小时,所以他们都是吃自己种的菜,只是偶尔出去买一些日用品和肉类,终日便都是守着茶园。她说茶园里永远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也不会觉得空虚无聊,看着茶山慢慢长大到可以采摘和品饮觉得很幸福。

张辛先生说“如果我们不来做这个事情,我们不来守护这个东西,这东西就没了,再也不会有人知道昆明有十里香茶这个好东西了。”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的选择,有些选择充满着不确定性,有很大的风险,或者是不易看到成果的,张幸先生和他的妻子张天璇正是做了这样一个艰难的决定。

三月正是十里香采春茶的时间,十里香茶厂的厂房里用竹筛摊晾着十里香的茶青,整个屋子都很香,是茶的香味又是花的香味,一起同行的同修们纷纷称赞。张辛先生让制茶的师傅演示手工杀青制茶的过程给我们看,制茶师傅说整个杀青完成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的时间,杀青的锅温高达三百多度,用手来炒。

我看到制茶师傅额头的汗珠滴滴落下,而且整个过程要保持所有茶叶受热均匀,他注意力都集中在茶叶里,我看到他从锅里丢出几个茶芽,于是便问他是不是茶叶采摘规格不行,他摇摇头说不是,是因为品种不一样,虽然都是十里香但是十里香有一号种和三号种,都是由张芳赐老先生选育的。我为他是不是口感相差很多,他说几乎没有差别,但是什么就是什么,容不得作假耍马虎眼,我当时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十里香茶融汇了张芳赐老先生家两代人的心血,而且还会被继续传承下去,张天璇老师说“我们这代人享受不到的,下一代人就可以享受到,只管做就行了。”皇天不负苦心人,十里香不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而且荣获许多的奖项,2011年,十里香贡茶在日本荣获“世界绿茶评比大会”最高金奖,这是对十里香茶品质的高度认可。

遇到美好

尚老师在课程结束后,带领我们到室外开茶会,对面便是十里香的茶园,正好是三月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一个茶会重要的不是那些精美的器皿,花枝招展的摆设,而是天地人和回归自然,品得茶的本身。茶会里喝的是十里香,我们面对的是十里香的茶园,我们见证了十里香如何从一片叶子到一杯茶的过程,心里是感恩和敬畏。

喝茶本是一件轻松日常的事情,然后一件雅事若要真的认真起来便变的拧巴了,其中的乐趣自然也荡然无存。弘益茶道美学讲究真、善、美就是日常,可以接近生活的,只有真才是其最核心的。喝茶,在日常生活里喝茶,就是满足茶道的一个字。我们携带简易器具在十里香茶园前饮茶,交谈,很自在,没有严苛的要求和条条框框,只是为了同自然一起和谐的待上一会,喝喝茶,看看风景,听听虫鸣鸟叫。

茶会中尚老师让我们的同修上台发言,大家都来自四面八方,因为茶来到弘益,坐到一起,真的让人觉得很暖心很感动。一位同修上前说我很感谢大家,感谢弘益,让我遇到了这么多美好的人和事,让我的平均年龄到了27岁,让我又年轻了一次。有一句话不是说人的一生无论到什么年纪都要遇到一些美好的事情和人,这样的人生才算活过,你们就是我遇到的美好。

每一个上台的同修都让我很感动,大家都是心怀美好然后在这里相遇,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拥有不一样的职业,每天奔走于不一样的街头,可是因为茶相遇的时候,我们便是同窗、朋友和亲人。我们的相遇是美好,我们有幸再遇到十里香也是美好,因为执有这些美好我们保持童真,保持敬畏,对生活保持热情。

回去的路上,光线慢慢暗了下去,所有人都累了,他们安静的伏在车窗边打盹,微弱的光透进来,他们和窗外的景色融在了一起,很美,是一种寂静的美。冯唐说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而我觉得春风也好,春水也好,春林也好,一切都是为了你,世间美好的到来都是为了你,因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被另一个美好所识。

作者:离苏丨弘益茶道美学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