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酒之辩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历史的偶然性,时有发生。这样的时日,比如1900年6月22日。这一天,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惊现近六万卷文献、绢画以及法器。《茶酒论》随这批宝藏抖落历史尘埃,重入世人眼帘。

敦煌遗传,多为手抄,《茶酒论》也不例外。它的抄写年代为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现存六件写本,其中“原卷”编号为P2718。《茶酒论》的作者王敷,生平事迹不详。我们仅从原卷“乡贡进士王敷撰”题字中得知,他是州县选拔的科举人才。

考量《茶酒论》,维度大可放宽。

它可以是茶书,这主要从内容上作如是观。它既是敦煌史料,也可反观民俗。文学类别上,它又是比较典型的变文,体裁属于赋体。变文是一种说唱文学,兴起于唐代。说具体点,变文是在佛教僧侣的影响下,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志怪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逐渐发展成熟的一种文体。最初,变文主要用于宣扬佛门禅理。后来,这种琅琅上口的说唱形式,也被用以承载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茶酒论》属于后者。它采用拟人手法,由茶酒双方展开辩论,是典型的争奇型民间故事。争奇故事一般以同一种类的两种事物相互争功、斗大、竞奇为主要内容,最后由第三方出面调解。《茶酒论》的叙事结构采用争奇模式。茶酒双方取譬设喻,旁征博引,攻击彼短,势压对方。最后,水出来调解,指出一个寓意:每种事物都有其存在价值,万物不能妄自尊大。全文就此结束,看官皆大欢喜。

茶酒之辩,如何来辩?

且听,有好事者巧言令色:神农尝遍百草,世人得知五谷之分;轩辕缝制衣裳,将手艺传给后人;仓颉造汉字,孔丘树儒学。且问茶、酒二位先生,您们谁更有功勋?今儿分个高下,强者大可光宗耀祖了。

第一回合

正当各位看官交头接耳之际,茶站起来说:茶本是“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它奉进帝王之殿,贡入王侯之府。按时令采制,趁鲜嫩进贡。茶的身份何等尊贵!这还用夸吗!

酒听罢,反唇相讥道:说得真可笑!从古到今,谁不知道茶贱酒贵?“单醪投河,三军告醉。”君王饮了酒,万众拥呼万岁;群臣饮了酒,报效国朝,无畏生死。酒对于人,本没有什么坏处。喝酒行酒令,讲的是仁义礼智。酒生来就这般尊贵,用得着跟茶比吗!

第二回合

茶很不服气,反问道:难道你不知浮梁(公元742年由新昌县改名而来)和歙州出产的极品茶,万国来求?蜀境名山县的蒙山五峰,中峰上的蒙顶茶(世称唐代第一茶),纵然翻山越岭,也有人慕名来采。舒城、太湖二县,余杭郡一带的产茶地,多少锦衣玉食的朱门贵客为茶所倾倒!更不用说“素紫天子”这样的稀世珍品了,不知多少茶人梦寐以求啊!买卖茶叶的商客,其船只车马都塞满了道路码头。这么多踪由,你比比谁大谁小?

酒也不甘示弱,回敬道:难道你没听说剂酒和干和,这两种名酒可换取锦帛绫罗?世说“宗庙八月饮酎”,九酝的葡萄美酒,最能滋身养体。“玉酒琼浆,仙人杯觞。菊花竹叶,君王交接。”中山郡地(今河北定州一带)的著名酒师赵母酿制的“中山赵母”酒,“甘甜美苦”,滋味层次多么丰富!当年,刘玄石在中山郡酒家买到“千日酒”,饮后“一醉三年”,传为千古奇事!饮酒礼让乡邻,调和千军。你好好动动脑子!

第三回合

茶十分不悦,道:茶,白者如玉,黄者似金。“名僧大德,幽隐禅林”,高僧喝茶之后,昏寐俱退,神清气爽。茶被敬供至弥勒像前,虔奉在观音座上。“千劫万劫,诸佛相钦。”哪像酒,喝了三杯二盏之后,令人破家散宅,心生邪淫,造了许多罪业。

酒也恼了,曰:茶,三文钱一碗,茶商何年才能富有?哪像酒都是和贵人结交,连将相公卿都慕名而饮。“赵主弹琴,秦王击缶。”你见过谁喝茶时,载歌载舞的?茶喝了腰疼,喝多了还要闹肚子。一日茶饮十杯,肚腹就胀得像衙门前的鼓一样。要是连喝三年,肚腹得水痨,养虾蟆都可以了。

第四回合

茶急了,辩道:我三十成名,稳步仕途。爱茶人“蓦海骑江,来朝今室”。我刚把茶叶运到茶市,还没摆好货架,就有客人来买,我立马就能“钱财盈满”,言下便得富家达户,哪里还要等到明天后天!酒越喝越昏乱,喝多了瞎饶舌乱啾唧!

酒也坐不住了,驳道:岂不见古人才子,写诗赞美酒:“渴来一盏,能养性命。”又有人说:“酒是消愁药。”还有人说:“酒能养贤。”说茶贱,三文钱可买五碗。酒就算再贱,半盅也值七文。喝酒时宾客“致酒谢坐,礼让周旋,国家音乐,本为酒泉。”整天喝你的茶水,谁敢把弄些管弦?

正当茶酒双方唇枪舌战,越辩越烈之时。水站出来调解了:您们二位妄自争功,相互诋毁,道西说东。天地有四大元素:地、水、火、风。“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要是干吃,恐要损坏肠胃;茶片若是干吃,怕要砺破喉咙。水是五谷的根源,世间万物都离不开水。水“上应乾象,下顺吉凶。江河淮济,有我即通。”水能飘荡天地,亦能涸死鱼龙,“感得天下钦奉,万姓依从。”水能左右万物,尚且不说自己有多大能耐,您们两位争什么功?从今往后,大家要以和为贵,“酒店发富,茶坊不穷。长为兄弟,须得始终。”

·

· 作者:唐婉约丨弘益茶道美学研究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