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会——人与茶、人与人的际遇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前段时间去了趟苏州本色美术馆参加了台湾茶文化协会的【大塊天成 浑然清新】茶会,感触颇多。自己也举办过各种茶会,在外人看来,办茶会是一件不难的事情,实际上如果真的做得到位,却需要十二分的用心。

这次茶会的茶艺总监卢敏华在开场的时候就介绍说在一年前就在为这场茶会策划主题,然后根据主题来落实细节,包括泡什么茶、订制什么样的茶器、选用的茶服、场地的布置、配的乐与插的花、茶点、司茶人的确定与训练等等。

参加茶会的台湾司茶人都是有点阅历的姐姐们,可见重视程度。与国内茶会清一水年轻姑娘相比,司茶人并不青春靓丽,也不走浮夸的茶艺风,而是简素的装扮,沉稳的在泡茶。司茶人吕芮甄说:“茶会茶是主角,我们都是为茶服务的。”

茶会统一泡三款茶,两款生普一款老台湾木栅铁观音。每泡茶只泡三道,最精彩的还没喝到就丢弃,甚为可惜。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泡老茶,司茶人反复强调这款茶就是想跟大家分享台湾的味道,喝完身体都微微发汗,神清气爽。茶点非常惊艳,云上法师用从日本运过来的原料制作,点睛之笔。

受限于茶的气质,配的音乐也是清雅为上。所以这次茶会上配乐的是古琴、尺八还有古筝。尺八听起来就会异常苍凉,像是深夜里月下孤独旅人的独白。

唯一的败笔可能就在于允许客人带手机,席间不停的拍照不占少数,很影响整场茶会的气氛以及难以静心专心喝茶。

有时候不免想,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茶会?

茶,可独饮,亦可群享。所以茶会提供了这样的分享机会。不论是注重茶品本身还是注重仪式感亦或是结识的人,每个人对于茶会都有自己的诉求。

茶会也分为很多种,像无我茶会、雅集式茶会、茶叶品鉴式茶会或是茶艺茶道观赏体验式茶会等等。无论是什么样的茶会,都是人与茶、人与人的际遇。可阳春白雪亦可下里巴人。

那茶会究竟是要传达什么呢,就是单单喝一泡好茶么,好像也没那么简单。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茶道之本,不过烧水点茶”。千利休被弟子问道什么是茶道中最重要、最该注意的,千利休说:“茶要泡得合宜入口,炭要烧得让水滚沸,插花要如花在野,茶室要冬暖夏凉,在预定时间提早准备,不下雨的时候也要准备雨具,体贴同行的客人心意。”听起来都不难,却方方面面顾及并落实却并不容易。这就是“知易行难”。

我从来不相信随随便便就能做好一件事情,即使是泡茶这么小的事,看起来就是倒茶注入水出汤分茶而已,但是把随便一款茶都能泡到位却需要对茶的理解以及多年的功底。

所以茶会的茶,是举办方或主人想要分享的茶,把茶汤的美表现给客人,是茶会的宗旨。但是茶会的精神却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通过一杯茶,拉近彼此的距离,交流对茶的心得。同样一款茶,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不一样,入门的茶客与资深茶客评价时常两极分化,即使同样喝茶多年的茶客,对于茶的理解也不一。

一款茶所有人都会满意么?不一定。但是如果主人茶会每个细节用心对待,真诚分享,茶的滋味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情谊才是重要的。

我很喜欢日本茶道里的“一期一会”:每一次茶会的举办都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体会,也许我们再次一起喝茶,茶也是那款茶,但是感受和际遇都是不一样的,也不可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更何况人的相聚本来就无常,珍视每次的茶会,就是珍视生命本身,当下的每一刻,才会不枉活过。

很多人会觉得干嘛这么累,随意就好,中国茶道不同日本,境界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随意泡茶随意招待那跟普通日子的喝茶有什么不一样?举办茶会就是让与平时不一样。古代无论贵族还是文人士大夫在宴请还讲究各种礼节与规矩,怎么到这个时代反而不讲究了?

讲究和认真都说明在乎,在乎才会显露人间的温暖。也许多年以后,我忘了这场茶会的茶到底是什么味道,我依然会记得台湾司茶师那些话与茶会整个氛围。

茶会,就是人与茶人与人的际遇。珍惜每次茶会的时光,才是对茶对人最大的尊敬。

作者:戊夕丨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