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为全球五朵云之一,华为的底气和底蕴何在?

 胖头陀科技 2020-07-22

「天空飘来五朵云,智能社会不是事儿!

——胖头陀

可加微信 1126699 联系作者

  

文 | 康翔

感怀华为全联接大会

金秋凉风爽,凭栏纵云生。

下不碰数据,上不碰应用。

聚焦云管端,壮志终有成。

平台加生态,而今世界惊。

九月鹰飞,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华为全联接大会。

说是“一年一度”,实际上这也只是第二届。然而,凭借华为强劲的技术实力,以及连同广大业者的崇高使命,华为全联接大会从第一届起就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峰会之一。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Grow with the Cloud”(云领未来),吸引了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多位与会者,共同从商业、技术、生态三大维度,探讨如何把握新方向和新机遇,共赴数字化转型之约。

五朵云的时代终将到来

在9月5日的大会第一天,华为轮值CEO郭平作为首位演讲嘉宾,在一块宽达98米的超大电子屏幕前,发表了以《云领未来,使能智能社会》为主题的演讲。

华为认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而牵系智能社会的核心必然是云。郭平表示,就像20世纪早期纽约将10万盏汽油街灯接入电网那样,以千万计数的企业也将会摆脱专人搭建和维护IT的模式,统统接入云端。

与之对应的,是华为的动作越来越频繁,力度也越来越大。从今年春季起,华为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专门的Cloud BU,前不久更是将之升级为一级部门,在资源上全力支持这个新的业务部门。

70多年前,IBM公司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曾经认为,五台计算机就能够满足全世界的需要。现在看起来,他的预言正在部分成真,只不过未来世界需要的不是五台计算机,而是五朵云。

郭平认为,由于投资的规模效益和新技术的发展造成的马太效应,云必然会走向集中化,但另一方面,由于国际上数据主权等限制,最终不可能统一到极少数云上面。

今天,云已然成为智能社会的重要基石,华为有决心,也有能力和广大合作伙伴一道,在智能社会时代打造“全球五朵云”之一。在我看来,从战略、目标上明确了方向的华为,确实拥有这样的底气。

30年前在华为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任正非就提出了“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当时不要说外界,很多华为人也不敢相信。而今面向新的目标领域,华为拥有更加坚强的决心和更加充沛的资源,自然是底气十足。

郭平在大会上向客户和合作伙伴郑重承诺,华为已经战略投入公有云,并且将长期提供服务。华为不仅打造自己的公有云,也将和合作伙伴一道建设合作公有云,譬如天翼云。

“全球五朵云”可能并不意味着完全意义上的刀光剑影,而是华为基于对云的商业模式的认知,提出的一种全新玩法。

郭平表示,华为希望基于自己的公有云,以及和伙伴共建的云,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出云联盟——就像航空领域的三大联盟(天合联盟、星空联盟和寰宇一家)那样,客户接入华为云联盟,即可通达全球

个人认为,华为云联盟的提法符合云技术的发展逻辑,能够从生态上建立起井然有序的商业模式,并且充分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收益,必然能够得到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共同欢迎。

华为云的四大独特基因

从两年前发布云战略时,华为就提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并一直恪守至今。当面向未来的市场竞争时,郭平再次向客户和合作伙伴做出承诺,即“未经客户许可,华为云不做数据变现,也不会胁迫用户和华为做数据交换”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国际上不仅有数据主权之争,在企业间同样有数据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数据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全新动力,华为云充分尊重客户的数据所有权,并能帮助它们彻底发挥出数据资产的澎湃动能。

作为一家以技术起家的公司,华为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云被认为是连接一切,不过从底层来看,全球真正能够把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连接起来的公司不会超过三家,而华为正是其中之一。

其次,安全仍旧是企业上云最为关注的话题。

从技术方面,华为能够提供从芯片到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等,深入芯片底层的安全防护能够全面解决客户关注的云安全问题。

从制度方面,华为采取三大措施加以保护:①将安全嵌入业务流程;②将研发费用中的5%用于网络安全;③与产业界、学术界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云安全架构的发展。

很多人以为既然是云计算的时代到来了,那么就一切都往线上走。其实不然,云计算虽然是标准化的空中服务,但是它终归要落地,必然需要强大的地面服务

以华为服务的肯尼亚政府为例。2015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即将迎来教宗的访问,需要在短时间迎来平安城市云的建设。华为只用了五个月就完成了初验,并很快投入使用。倘若没有强大的地面服务能力,这种交付速度也不可能实现的。

郭平表示,华为充分理解政府和大型企业上云的挑战,倘若没有贴身的地面服务,业务上云对他们而言,可能会被不断推迟。目前,全球500强中有197家、前100强中有45家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伙伴,我相信,这种大型企业的云化速度还将进一步提升,并带动更多企业的共同上云。

华为云生态的“分享”基因,一直为业内称道。在去年的全联接大会上,华为提出了打造哥斯达黎加式的生态,创建开放、有活力、多样性和共荣共生的环境。

一年以来,华为的生态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合作伙伴的响应,不断有各种实力型和创新型企业加入进来。据郭平介绍,在华为平安园区建设项目中,除了华为自身的产品,更多的来自30家合作伙伴,其中14家是新引进的企业。

技术、安全、服务和分享,正是华为云的四大独特基因,它们不仅决定了华为云的上限,也将在下面几年里辐射到未来云世界。

华为云的承诺和价值观

从多年前华为开拓IT产品线,到几年前成立专门的企业BG,再应云而生成独立的Cloud BU,可以被视为华为在云业务上有目的、有计划的商业拓进。

上面我们说过,华为云不靠数据变现,而是靠技术+服务变现。从一开始,华为的目的就非常明确,即为政府、企业打造量身定制的混合云,这也是当前政府和大型企业所采用的建设模式,并将长期存在和持续下去。

郭平表示,一方面,这是由于心理使然;另一方面是与客户的业务特质息息相关。譬如,许多制造企业的ERP等核心生产和管理系统难以短期间被替换。在这个意义上,郭平认为政府和企业要管理的云一定是多云,甚至是多云+非云的模式

为了充分满足政府和企业的诉求,华为致力打造面向实际业务场景的云,使得客户可以在华为的私有云、公有云之间灵活配置,也可以轻松地把第三方云纳入管理——划重点,基于天生的开放本质,华为为异构云也留下了一方天地——当然,这一切取决于客户和业务的需求。

或许会有一些激进的方面,会认为华为云太过保守不说,居然还为非云保留了一席之地。不过毕竟传统行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关乎国之根本,倘若没有稳妥的创新,在应用核心领域的云化可能未必收到符合预期的回报。

当然,从技术架构上,华为云早已为所有类型的客户做好了准备,其云管端的全面协调能力在业内也不做第二人想。

以端为例。当前,市政、办公、生产等场景使用了多种多样的连接方式,连接挑战巨大。华为则拥有以太、光、wifi、LTE、微波等丰富的物理网络连接技术,能够化繁为简地帮助客户实现全场景的信息接入,打破信息孤岛,将原先碎片化的终端信息汇聚到云中。

以管为例。终端和管道之间的协同,也是华为长期的优势。郭平笑称,基于此,在4G网上用华为手机抢红包都能比别人快一点。云和管之间同样能实现协同,根据云业务特征动态调整带宽,这也是华为云有别于其他云的应用特点之一。

当前,在国内外华为云已经得到了一系列应用和验证。譬如今年春节,深圳龙岗一个三岁孩子走失。通过视频云,警方迅速匹配到嫌疑犯,并在15小时之内在武汉将之抓获,解救了被拐儿童。

数字化为诸多行业、企业和应用带来价值上的巨大提升,华为自身也是最早的受益者。以华为供应链为例,从最早的15亿美元销售额到现在的接近1000亿美元,供应链人数也只是从3000人增加到10000人,背后离不开数字化的强力支撑。

据郭平透露,在帮助客户进行任何的变革之前,华为都希望“自己的降落伞自己先背着跳一回”,身体力行地从内部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实践,得出相应的心得与经验,以便后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价值服务。

在华为看来,鸡蛋从里面打破就是生命,从外面打破,恐怕就成了煎蛋。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是每一家企业必须尽快做出的选择。伟大的时代将会造就很多伟大的公司,华为希望抓住这样的大机会,但华为拒绝机会主义,郭平表示。

脚踏实地,厚积薄发,这是华为云坚守的价值观,也是华为对客户和合作伙伴的郑重承诺。

责任编辑:阿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