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程《跟李松蔚学心理咨询》三周前登录「得到App」,我平均一天在后台看一节课的留言,到今天第21天,刚好看完最后一节课。 看一遍大家学习的过程,感想很多,容我以后慢慢分享。很多同学保持跟我相同的节奏,一天一节课,今天也刚好学完了。——还没完!得到邀请我再赠送两节课的加餐,加量不加价。为了让加餐的内容更具有实用性。我想请大家自己提,在学习心理咨询的路上,你们还有哪些想解决的问题。 把问题写在留言里就可以。 当然了,一节加餐只有几千字,大的问题我也解决不了(比如:如何从零开始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特别细节的问题可能又不需要我再回答一遍(比如:XX概念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提出一个刚好我能讲几句,也愿意讲几句,又能产生实实在在价值的问题,这就很考验你的提问水平了。 如果是下面几类问题,就不用再问一遍了。这是我在课程留言中最常回答的几个问题。 1. 我想做心理咨询师,需要参加什么培训 / 取得什么执照 / XXX推出的XXX培训靠谱吗? 所有问从业资质的问题,都是一个答案: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政策门槛。——也就是说,暂时不存在任何一种官方意义上的靠谱培训或认证。 当你问靠不靠谱的时候,真正重要的是,谁来判断「靠不靠谱」呢?这只有你来回答。比如说,你有一家想去从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你就要打听,这家机构对从业者的招收要求是什么。它的标准就决定了你未来的从业机会。所以,只要一个培训计划符合这家机构的标准,对你就是靠谱的。 当然,一切靠谱的认证和培训都离不开核心技能的培养。成为心理咨询师需要的核心技能有哪些?听完这门课,相信你已经多多少少有数了。 2. 越学越觉得做心理咨询师很难,学完了这门课,发现自己还是不会做咨询,怎么办? 这一类的问题……注定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没有给具体信息,只有一个结论,还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判断。我除了同意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有人提出这类问题,并不是真的需要被解决,只是抱怨,希望获得一点情感上的安慰。——如果是这样,我就喊一声:「辛苦了,加油啊!」 但如果真的想要知道「怎么办」,想获得更多帮助。就要说出来:具体哪里不会?难点在哪里?你听过课程的哪几节,根据课程建议做了哪些尝试?哪些建议你是能做到的?哪些是课程建议了,你做不到?还是说你全都能做到,仍然有解决不了的困难?那个困难是什么样子的?……有更具体的信息,我就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根据我的经验,具体到这一步,很多问题就不用问了——要么是解决了,要么是放弃了。 3. 以我现在的水平,还不敢开始实践? 这其实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初学者常有的心态问题。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讨论这种心态:《别等了》,可以再看一遍。中心思想就是:就这个行业的现状来说,并没有四平八稳的直升之路,你必须咬咬牙迈出第一步,走一步看一步。 当然了,也不是真的必须,不是说学了这门课马上就要实践。也有人学习只是想多了解一点信息,等时机成熟了再做咨询。那也可以再等一等。 4. 我自己/我父母/我孩子/我有个朋友有一个几十年的顽疾,是XXXX,请问该怎么解决? 这种问题回答不了,抱歉。一来,这门课的关注点是培养心理咨询技能,不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扰。二来,很多问题很复杂,如此简化地表述出来,缺乏信息,也没有和当事人的直接接触,不太可能通过我写一段回答,就能把问题解决掉。 我在自己的公号里做反馈实验,都是提问者提供大量信息,我也绞尽脑汁地想方案,这种情况下的干预也未见得有效。更何况这样随便一问,我随便一答,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世界上就没有问题了。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不如请当事人直接做心理咨询。如果怕花钱,你看,学习这门课程之后,多少人跃跃欲试,愿意提供免费的咨询机会呀。 5. 请李老师推荐一些靠谱的咨询师/咨询机构/督导师/培训机构/地面课程/实习项目…… 谢谢信任。这门课程不带货。何况我的见识有限,我了解的未必就是最好的。反倒是有些学员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学习,他们的推荐更值得相信。 (一位学员对我的课程推荐,极具说服力) 6. 如果想了解更多,看什么书? 我列了一份学习书单,在得到App搜索「李松蔚的心理咨询学习书单」,可以直接获得。 以上。 现在,期待你提出不一样的问题。 排除了以上几类,你还会有什么好奇呢? 不妨想象这么一个场景,也许对提问有一点儿帮助:我们坐在一起喝咖啡,聊一聊做心理咨询师的那些事儿。现在,该聊的也聊得差不多了,该走了。在等车的几分钟里,你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不是什么长篇大论的话题,但你觉得正好可以用上最后这几分钟,多问一句,听听我的看法。 这个问题是:「 ?」 |
|
来自: 昵称44943940 > 《李松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