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君超 || 孔雀与麻雀

 艺笋 2020-07-22



博物馆院内一角,有一个约五米见方的铁笼子,里面圈养几只孔雀,和孔雀做伴的有几只野鸡火鸡和公鸡。孔雀和鸡们笼在一起,倒也相安无事。我每次带女儿进博物馆,总要立在笼子旁多待一会儿,盼着孔雀开屏。可孔雀不随人愿,总是把羽毛拖在身后,一副闷闷不乐、无精打采的样子,好像有许多心思,在用冷漠显出来。野鸡火鸡倒是很开朗,尤其是公鸡,见有人来看它们(其实看的是孔雀),便扑棱扑棱翅膀,伸长脖子,咯咯咯叫唤几声,献出热情和活泼来。


笼子里不缺吃喝,玉米、白菜等食物散落地上。笼子的网口不大,但能钻进麻雀。每次我去,总见几只麻雀在笼子上叽叽喳喳,钻笼子里的麻雀,旁若无人,胆大机警,专注于争啄食物。吃饱了,又钻出来,落在笼子外的树枝或房檐上,雀跃嬉闹,洋洋自得,似乎在取笑闷闷不乐的孔雀。

“爸爸,为啥要把孔雀网住,麻雀却能在外面飞呢?”身旁的小女儿问我。“因为孔雀稀罕,又长得漂亮。”我脱口而出,又顿觉失言。“快看快看,孔雀开屏了!”仿佛听懂我的夸奖,话音刚落,一只蓝孔雀便发出尖叫,随即展开一米多的羽屏。女儿称赞“像一把大扇子,真美!”而在我眼里,这只孔雀并不十分漂亮。仔细瞧,它的羽毛稀疏,羽翼不够丰满,色泽不够艳丽,似乎还退了色,失风韵而显沧桑。


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它象征着美丽华贵。原本生长在森林草地和水域地带,喜欢三五成群飞翔徜徉。在那里它的生命完全敞开,“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像画眉鸟一样,外表倩丽的孔雀,被移居都市,圈养在笼子里供人们观赏。离开了先前生存的环境,丧失飞翔的机能,它的生命也就受到束缚,丢了本真。久在樊笼里,何日返自由。我想,落笼终日与鸡为伍的孔雀,忧思郁闷向谁倾呀!

麻雀呢,性格活泼,喜欢热闹,成群结队,常活跃在城镇乡村,营巢于房前楼后,四海为家,尽情张扬胆大机警的个性。别看其貌不扬,灰不溜秋,平凡渺小,不知鸿鹄之志,在乡下,因其糟蹋未熟谷粮,庄稼人还讨厌它们,用稻草人吓唬它们。然而,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生于自然,回归于自然,天高地阔任飞翔,自由自在每一天。有语为证----看你快乐得像只小鸟一样,这“小鸟”恐怕多数指的是麻雀。

细思之,造物主还是比较公平的,把美丽给了孔雀,把自由给了麻雀。

由鸟及人:美丽华贵并非都能带来自由快乐;平凡淡泊也许就是幸福开心的源泉。

作者简介:王君超(园艺)生于1958年10月,大学文凭,中共党员。曾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200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