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子》卷19礼论篇诗解5敬始慎终生死礼一

 琴诗书画情 2020-07-22

《荀子》卷19礼论篇诗解5敬始慎终生死礼一

题文诗: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人始,人终,

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者,敬始慎终,

终始如一,君子之道,礼义之文.夫厚其生,

而薄其死,敬其有知,慢其无知,是奸人道,

叛之心.死道一而,不得再复,臣之所以,

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

事生不忠,不厚不敬,不文谓野;送死不忠,

厚不敬,不文谓瘠.君子情真,贱野羞瘠.

故天子者,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

再重.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

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生死若一,

一足人愿,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

天子丧动,四海诸侯;诸侯丧动,通国大夫;

大夫丧动,一国修士;修士丧动,一乡朋友;

庶人丧合,族党州里;刑罪人丧,不得合族,

独属妻子,棺椁三寸,衣衾三领,不得饰棺,

不得昼行,昏殣凡缘,无哭泣节,无衰麻服,

无亲疏别,月数之等,若无丧者,是谓至辱.


  【原文】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1>。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犹且羞之,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故死之为道也<2>,一而不可得再复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君子贱野而羞瘠,故天子棺椁七重<3>,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4>,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天子之丧动四海,属诸侯<5>;诸侯之丧动通国,属大夫;大夫之丧动一国,属修士;修士之丧动一乡,属朋友;庶人之丧合族党,动州里<6>;刑余罪人之丧,不得合族党,独属妻子,棺椁三寸,衣衾三领,不得饰棺,不得昼行,以昏殣<7>,凡缘而往埋之<8>,反无哭泣之节,无衰麻之服<9>,无亲疏月数之等<10>,各反其平,各复其始,已葬埋,若无丧者而止,夫是之谓至辱。

  〔注释〕


  <1>倍:通“背”。倍叛之心:别人活着就敬重他,他一死就怠慢他,这就是背叛了他,所以说是“倍叛之心”。 <2>故:犹“夫”。为:犹“有”。 <3>棺椁[guǒ 音裹]:古代的棺材有多层,最里面的一口叫“棺”,套在“棺”外的大棺材都叫“椁”。 十:当为“七”字之误。《庄子·天下》作“天子棺椁七重”。 <4>翣[shà 音煞]菨:当为“翣蒌”之误,古书中也写作“菨蒌”、“翣柳”、“蒌翣”、“缕翣”,是棺材的遮蔽物。 翣,形似团扇,用木条制成框,蒙上画着图案的布,宽三尺,高二尺四寸,柄长五尺。灵车驶行时让人拿着遮蔽灵柩,埋葬时便插在墓穴中遮蔽棺材。 蒌[liǔ 音柳]:通“柳”,古代遮蔽衬垫棺材的饰物统称“柳”,它包括在旁的“帷”,在上的“荒”,以及衬垫棺材的木材。 文章:文采,花纹。此指翣蒌上的花纹图案。 <5>属[zhǔ 音嘱]:聚集,会合。 <6>州里:周代的行政单位,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二千五百户为一州,二十五户为一里。 <7>殣[jìn 音进]:通“墐”,用土掩埋。 <8>缘:衣服的边饰。凡缘:指平常的服装。古代送葬时穿丧服,此言穿平常的衣服,实是不作为丧礼来办。 <9>衰[cuī 音崔]:通“缞”,古代的丧服之一,是一种披在胸前的麻布条,宽四寸,长六寸。 <10>无亲疏月数之等:古代的丧礼规定,生者和死者的亲疏关系不同,服丧的期限也就有三年、一年、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之类的差别。由于罪人之死“不得合族党”没有亲戚参加,所以就无亲疏之分,也就没有丧期的分等。

  〔译文〕

 礼,是严谨地处理生与死的。生,是人生的开始;死,是人生的终结。这终结和开始都处理得好,那么为人之道也就完备了。所以君子严肃地对待人生的开始而慎重地对待人生的终结。对待这终结与开始就像对待同一件事一样,这是君子的原则,是礼义的具体规定。

  看重人活着的时候而看轻人的死亡,这是敬重活人的有知觉而怠慢死人的没有知觉,这是邪恶之人的原则,是一种背叛别人的心肠。君子拿背叛别人的心肠去对待奴仆、儿童,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用这种心肠来事奉自己所尊重的君主和亲爱的父母呢!再说死亡有一条规律,就是每人只死一次而不可能再重复一次,所以臣子要表达对君主的敬重,子女要表达对父母的敬重,在这个时候体现得最完全。所以侍奉生者不忠诚笃厚、不恭敬有礼,就称之为粗野;葬送死者不忠诚笃厚、不恭敬有礼,就称之为薄待。君子鄙视粗野而把薄待看作为羞耻。所以天子的棺材有七层,诸侯五层,大夫三层,士两层;其次,他们又都有衣服被子方面或多或少、或厚或薄的数目规定,都有棺材遮蔽物及其花纹图案的等级差别;用这些来恭敬地装饰死者,使他们在生前与死后、结束一生时与开始一生时都像一个样子,使这始终如一的完全满足成为人们的愿望,这是古代圣王的原则,也是忠臣孝子的最高准则。

     天子的丧事牵动整个天下,聚集诸侯来送葬。诸侯的丧事牵动有友好交往的国家,聚集大夫来送葬。大夫的丧事牵动一国,聚集上士来送葬。上士的丧事牵动一乡,聚集朋友来送葬。百姓的丧事,集合同族亲属来送葬,牵动州里。受过刑罚的罪犯的丧事,不准聚集同族亲属来送葬,只能会合妻子儿女来送葬,棺材三寸厚,衣服被子三套,不准文饰棺材,不准白日送葬,只能在黄昏埋葬,而且妻子儿女只能穿着平常的服装去埋掉他,回来后,没有哭泣的礼节,没有披麻戴孝的丧服,没有因为亲戚的亲疏关系而形成的服丧日期的等级差别,各人都回到自己平常的情况,各人都恢复到自己当初的样子,已经把他埋葬之后,就像没有死过人一样而什么也不做,这叫做最大的耻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