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文化人,铸品创特

 乐乡树人 2020-07-22

以文化人,铸品创特

——学校文化建设的县域实践

文/山栀子

文化是民族血脉,校园文化则是学校灵魂。一所有文化传承的学校,不会因领导的变化、教师的流动而影响它的生命力。面对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新趋势,如何促使学校提档升级,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成为现实课题。近几年来,松滋市教育局鲜明提出“以正治教,以文化人”的区域教育理念,瞄准“高位均衡,优质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县域教育综合实力,促使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系统、科学、创特。

坚持文化导向,实现价值引领

学校文化的核心就是一种“价值引领”,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营造校长主导价值引领的氛围。校长提出什么样的价值理念、价值规范和发展愿景,直接影响着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和成长走向。坚持“高端研训”,定期选派校长参加全国各类校园文化高峰论坛和校长培训活动,通过专题研讨、名校考察、跟岗培训等开阔视野、提升文化自觉和素养。举办“校长论坛”,一届一个主题,“晒”规划、“晒”理念、“晒”创新、“晒”成果。倡导“我讲‘核心价值观’”,给校长布置“作业”,为全体教职工提供与时俱进的“思想大餐”。通过常态化的价值引领,形成学校充满正能量的“精神磁场”。“接地气”的管理机制、发展构想与美好愿景才能真正走进普通教师的心里。市一中校长周启平锤炼师生“平心静气”治学品质,弘扬“山麓文化”,校风学风日益淳正,2016年高考北大清华名校有突破,一本上线再超历史。市实验初中校长熊运军建树“生态教育”团队,践行“天生”文化,教学质量荆州领先。城北校区校长伍学明引导师生“追求卓越”,校园生动活泼。市实验小学校长禹之松挖掘“上清”文化,培育“崇善向上,清风高节”的教师团队,培植“成人成事,相互成全”的成长沃土,教师的幸福感越来越好。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重在撑好校园文化“网”,其支撑的高度、覆盖的广度直接影响着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这张“网”由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导向、三个创建环节、四个主要载体、五个文化体系构成。一个核心理念是“以正治教,以文化人”。两个基本导向是“办学目标导向和立德树人导向”。三个创建环节是“理念定位、文化造势、成果提炼”。四个主要载体是“主题德育、卓越课堂、阳光课间、校本课程”。五个文化体系是“精神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按照上述设计,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我们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追求“三落三精”,即落细、落小、落实,精深、精致、精美,让每一所学校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全市按照创建年、提升年、特色年的“三年发展规划”,宏观层面提出了“七大校园”的创建目标,即绿色生态校园、健康校园、阳光校园、数字校园、书香校园、传统文化校园、法治校园;微观层面提出了“美丽教师、阳光学生书香班级、温馨宿舍、活力社团、精品课程”等专项目标。围绕上述目标,制定了创建考评细则。明确要求全市各学校的文化建设“四有”目标,即有三年发展规划、有办学理念解读文本、有特色创建实施方案、有校园文化成果汇编。这种全市助推、以创促建和系统性、项目化的工作机制,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与激励作用。

打造主题文化,凸显精致办学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汇入当代,又要融入传统;既要体现传承与借鉴,又要着眼发展与创新;既要丰富多彩,又要主题鲜明;既要走向社会,又要立足校本。于是,我们在全市倡导“一校一题、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建设,凸显精致办学。

“主题”树旗帜。校园文化主题定位的主要依据和途径是:办学理念、教育规划、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我市成型的校园文化主题中,以办学思想理念、教育发展规划为依据提炼的主题文化有:市实验初中的“生态教育”、八宝中学的“阳光教育”、西斋小学的“绿色教育”、八宝小学的“生本教育”、老城中学的“合作教育”等。以传统文化为依据提炼的主题文化有:市言程中学的“忠孝文化”、宛市中学的“感恩文化”、宛市小学的“雅行教育”、陈店小学的“雅仁文化”、王家桥中学和刘家场小学的“君子文化”、万家学校的“乡愁文化”、纸河中学的“尊重文化”等。以地域历史和校名校史为依据提炼的主题文化有:市一中的“山麓文化”、市炳炎中学的“将军精神”、市实验小学的“上清文化”、向上中学的“向上向善”、镇泰民族学校的“土家文化”、西斋中学的“力行文化”、斯家场中学的“榜样文化”等。以学校办学方向和特色为依据提炼的主题文化有:市黄杰小学的“幸福教育”和“足球文化”、王家桥小学的“润泽德育”、麻水小学的“书香校园”、城关一小的“少年交警”等。一校一主题,一题一特色。

“三化”造气场。为文化造势,才能让理念落地、让文化生根。文化造势的基本途径是“三化”,即内化于心,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外化于行,改变师生的行为方式;固化于物,将理念文化的要素于校园里丰富、突出、放大。“上清十景”成为市实验小学的文化标志。走进宛市中学的“主题文化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感恩文化气息。“阳光教育”的温暖阳光照耀在八宝中学的每一个角落。在纸河中学,“尊重”无处不在。在大山深处的卸甲坪乡中小学校园里,从校园建筑、学生服饰到课间活动,土家风情惊艳双目。今天,当你走进松滋的每一所学校,从校园环境到楼厅馆室,俨然一部内容丰富、形式立体的教科书。

“结构”显魅力。校园文化光有理念不行,只有物态也不行,必须有“结构”。有“结构”,方能触摸、可操作,才能实现精致办学的目标。八宝中学的“阳光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该校通过近四年的实践,形成了“一个理念、一根主线、两大要素、三大系统、三张名片、四项常规、五大评价”的阳光教育体系。王家桥中学的“君子教育”有理念、有方案、有途径、有教材、有五大体系,做到德育科研、主题文化创建和校本德育课程的结合文章。

培育文化载体,全面立德树人

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从“零敲碎打”走向“生态构建”,通过培育文化载体,形成个性化的文化特质和办学特色。

实施主题德育。题德育是诠释学校主题文化的最好载体。实施主题德育,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德育体系。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12345”德育工程。即:一个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项工程——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和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三大网络——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制度、阵地、活动“三保障”;四大课堂——思想品德课、团队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生命安全教育课;五大主题——信念教育、养成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五大常规——仪式教育、朝读经典、社会实践、成长记录、多元评价。在上述德育体系中,四大课堂、五大主题、五大常规,让校园德育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建设卓越课堂。课堂文化不可忽视。积极向上、氛围浓厚的课堂文化是高效课堂、卓越课堂建设必需的保障和支撑。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文化的课堂。我们以市实验初中城北校区为试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课改,将生本自主、合作开放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更为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开发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选择、共享度高的课程,贴近学生的成长需求,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目标。我们将三级课程体系中的“校本课程”纳入到全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估中。遵循“基于文化、立足校本、多元选择”的原则,各地各校结合乡土历史、校情资源,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并与主题德育、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将校园文化的文章书写得生动和严实。如以市实验小学为代表的《经典诵读》、卸甲坪乡中小学的《土家韵》、庆贺寺中学的《江南抗大》、大岩咀小学的《我爱危水》等一批校本课程,在全市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丰富活动文化。“活力社团”、“阳光课间”、“仪式教育”成为全市中小学活动文化的主要载体。全市统一规范了全年节日仪式教育和每天的阳光大课间。月有主题,周有评比,日有活动,为师生搭建起个性发展的舞台。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使师生的行为方式悄然发生变化,学校主流价值观正在形成。

(本文系原创作品,已发表于《湖北教育》2017年第1期和《学校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