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你幸福吗

 乐乡树人 2020-07-22

教育,你幸福吗

文/山栀子

很多人在谈论幸福教育,也在追逐着幸福教育。

确实,幸福教育应当成为我们的一种教育追求。因为,现今是一个幸福感指数逐渐上升,倍受关注的时代。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

很多人问,今天你幸福吗?问别人、问自己。也许,说“不幸福”的人其实在别人眼里很幸福;也许,自言“幸福”的人其实只是怕遭人怜悯的一种自慰和掩饰。幸福于社会有标准底线,但于个体却没有标尺界线。各有各的快乐,各有各的痛苦。年龄不一,行业不同,位置不等,对幸福感全然不同。

感,为感知、感应、感动、感想。前人造字时初定义为“酸涩的心情”,现在置于“幸福”之后很是形象,意味丰富,真是令人百感交集。

幸福感不过在一念之间。“幸福感”不能外求,只能向心。越外求,离真实的幸福越远;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起来、膨胀起来、氤氲起来。

教育,也是如此。

幸福教育的先驱者苏霍姆林斯基,一生致力于培养“幸福的人”。此后,无数的幸福教育追随者用探索和实践不断挖掘、丰富和拓展了幸福教育的理念,关于幸福教育的文字表达丰富多姿,生动精彩。但是,我们理解幸福教育、实践幸福教育,不用太复杂。视幸福感为一种教育的目标追求,用幸福观指导管理、育人、教学、服务的全过程,将幸福率观照我们的教育团队、对象和社会。这就是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包括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它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和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幸福教育理念,其目标指向于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教师的幸福感,源于获得感。肖川教授曾这样描述教师的幸福感,卡中有存款,身边有爱人,手中有事做,心中有盼头。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幸福感,其实,现今的老师们,幸福指数并不低。

教师的幸福感,来自认同感。相较于工资待遇的追求,教师更加在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社会层面对教育的尊重、家长和学生层面对教师的认同。教育的尊严不受侵犯,宁静的校园生活不受干扰,和谐的人际关系不生矛盾,专业的成长规则井然有序。这样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生活。

规则被破坏,尊严被践踏,感情被伤害,这是教师最痛恶的事情。有时候,教师的心里,“面子”比“里子”更重要。

教师的幸福感,是幸福教育的关键。因为,教师的幸福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幸福感。

在幸福教育的体系中,幸福课堂的建设是核心。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一端连着学生的未来,一端连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课堂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主要载体,是他们精神寄居、心灵依托的场所,也是孩子们生命成长的一段重要经历。

没有冷落,没有疏离,没有孤立;没有斥责,没有讽刺,没有体罚。这样的安全感就是幸福课堂。多一些快乐,多一些自由,多一些令人回味的意趣、情趣和灵趣;少一些严肃和紧张,少一些压抑和沉闷,少一些规矩和指令;学生在一种宽松快乐的情景中实现知识的习得、情感的丰盈和生命的发展。这样的愉悦感就是幸福课堂。充满着思维的畅达和表达的灵动,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生命的欢乐;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和乐趣走进课堂、享受课堂,同时又怀着憧憬和向往之情期盼着下一堂课的到来。这样的期待感就是幸福课堂。没有冰冷生硬的灌输,没有枯燥无味的填充,没有令人生厌的啰嗦,没有机械呆板的演练;而是一种挑战的意识和欲望、一种好奇的心理和“攀登”的冲动、一种“征服”的激情被点燃和唤醒,人人摩拳擦掌,个个跃跃欲试。这样的自主和成就感就是幸福课堂。

幸福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学站在学生立场,教为学服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幸福教育,就从这样的幸福课堂开始,联结学生的当下和未来。幸福教育,它的最终指向是:心灵的触动,人格的培育和精神的成长。

教育,你幸福吗?无需多问,不用争论。与其坐而论道,不如放手实践。

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教育生活,就是一种诗意地栖居的生活。成就学生,成全自己,悦己达人,这就是教育。向上向善,虽苦犹乐,逐梦而行,这就是学习。从“忙”中解放自己,从“乱”中梳理自己,从“俗”中修炼自己,从“争”中提升自己,从“失”中反思自己,有了这样一种生命历练和境界,我们完全能够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

(作者微信号:hhb68116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