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名师成长

 乐乡树人 2020-07-22

跟着名师成长

文 / 罗雅凡

时光荏苒,参加工作已近三年。回想三年前,初涉教坛还只是一个愣头青、门外汉。站在教室门外,根本看不见前辈们所说的道道风景,只有熊孩子们的手舞足蹈和自己的手足无措。所幸,当时有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任师父——镇真娥老师,是她教给我变成孩子王的办法,是她引领我熟悉了低段语文的教学流程,使我渐渐找到了自信。虽然师徒合约一年前因入职异动而终止,但每每想起镇老师,我内心都充满了感激。

我是师徒结对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我深知,在一个人成长之时,能有人耐心的指导和点拨是多么幸福、多么幸运的事情。在一年没有师父的日子里,自己在教学上碰了不少壁,走了不少弯路,至今也只是走进了课堂,而没有融入课堂。但今天,我又有了一位新师父-----彭爱芬老师,我更有一份惊喜与激动。第一次看见师父是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当时也是听其他同事说到彭老师是省特级教师,因为当时自己还只是众多初涉教坛的代课教师的其中一个,所以只能送上自己带着仰慕的注视。后来有幸到实验小学跟岗学习,与师父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师父是一个做事极认真待人很温和的人,虽然当时是跟随陈蓉主任学习,但是师父也很热心地为我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我当时以为这是近几年来唯一的一次与名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没想彭老师却成为了我的师父。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是喜出望外。

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师父都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拥有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名师”。作为徒弟,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向师父学习和请教的机会,虔诚地接受他们的指导和督促。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师父的指导与督促,我们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更主动的去学习。平日里一定要勤学多问,多听课,多交流,多总结,多反思,有问题及时向师父请教,有疑惑及时向师父咨询。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在学习师父经验的同时,注意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学以致用,多探索,多积累,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相信,所有的年轻教师都是一样,有理想,有激情,有闯劲,我们愿意为自己的目标付出辛勤的汗水。我也相信,我们青年教师一定不会辜负师父的要求和培养。通过师父的言传身教和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在松滋教育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我们的教育之路也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作者系松滋市西斋小学桐梓岭校区教师,本文系作者在全市2018“党建质量年”推进会暨“关爱乡村教师成长,双培双带双促进”启动仪式上的发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