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洈水记忆01】沧桑岁月已成暮,奋斗之心今犹在|任时云

 乐乡树人 2020-07-22

沧桑岁月已成暮,奋斗之心今犹在

讲述人:任时云 整理:垄上阡陌

我叫任时云,生于19422月。原先住松滋县西斋区团结公社七丘大队七队。现在住松滋市洈水镇南闸村五组。

1957年某月,我服从七丘大队安排去修六泉水库大坝。一年后,由大队支部书记李家生(已故)安排我到大岩咀参加洈水水域上游截流……截流工程完成后,才开始洈水大坝“清基”。

记得当时有松(滋)公(安)江(陵)三县民工,总计三万多人。大坝工程总指挥长叫龚复珍,他是南下干部,工作认真的蛮厉害!

我是1958年下半年从“六泉”工地安排过来,团结公社民工由李家生书记认榮部一把手。截流是最紧张的时候,堵上游河流不分白天黑夜的奋战,大概一个礼拜才完成截流。紧接着就转过身来开始大坝“清基”工程。我们用铁皮包着的木独轮子车推土,在现在麻沙滩村部附近取土,最后转到卓家山庄附近取土……吃喝拉撒宿都在工地附近。那个时候,每天食堂供应三餐,一餐一人三两米小钵子饭,菜全是老白菜萝卜干之内素菜,也还有点豆瓣酱,不咸就没力气推土啊?我亲眼所见,有些饭量大的人活活地饿倒在工地……

就是这样的木轮子车,推着推着,坝就渐渐高起来了。我们又用分配的气胎独轮子车开始往坝上推土了。没有人给我们拉车,一个人一台车,象蚂蚁一样往上爬,我从1958年一直干到1968年这样的活路。     

 大坝即将完工时,又安排我到“野鸡凹”搬炸药雷管炸山修“溢洪口”。这个是个风险大的活路。“溢洪口”大战总指挥是从县民政局调来的付真同志,他是“土改”干部。土改时,他曾经住过我家里一段时间,他每天12小时现场监督我们:“安全大于一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但是,还是有我们的同事罗世雄被炸药炸没了……他,成了一名“烈士”。

溢洪口工程完成后,1968年某月,我又接到通知,去水库上游“腊树垭”上“白鹤池”(现在南山观岛附近)开山炸岩。那里的柴草都有一人多高,时不时还有大蛇从我们脚趾头边爬动……我害怕极了!我还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啊!我想家想读书啊?可哪里有我读书的机会呢?一家人就靠我挣工分粮的。打石头放炮,得到的方块石头主要是用板车拖到水库岸边上船,然后人工摇桨的木船才将石头拖到水库大坝边,再由那里的民工搬上岸,用来夯实大坝,防水冲击土结构滑坡。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吃喝拉撒全都是在露天野营地,一不小心就会被毒蛇断送……

我在腊树垭上“白鹤池”打石头两年左右。因我很服从安排听指挥,领导又安排我带上行李去西斋某地修小水库坝。两个小水库工程完工后,有一天,肖大队长找我,给了我一张“襄樊工厂招工表”。这算是对我这名“大坝功臣”的最高奖励,我似乎就要改变命运,成为一名光荣的“工人”。只是,当时,我已经和本大队曾老的女儿订婚,虽然还没有结婚,可丈人他却和大队长拼死拼活地不要我去襄樊吃“国家粮”,就这样,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机会被我的丈人给葬送了。如今,老丈人他活了一百零三岁才故去。我和老婆养育了一男三女,他们一个个都已经成家立业,小有成就。

回望自己走过的这一辈子,艰辛苦涩多于安逸享受,但我和老婆总感觉很幸福,很快乐。看看今天的我们,特别是过着小康生活的孩子们,我就觉得特别的满足。因为,我们这辈人能够从那个最贫穷最困难的年代里走过来,就很不容易了啊。而今,巍然屹立的洈水大坝,这个浸透着我自己的汗水和战友们鲜血的伟大工程,每当看到和想起,我就会热血沸腾。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往前拼,再高的大坝都能建成。

大坝永在,未来可期,当年的建设者都将随岁月而去。我从不寄希望谁还会记住我们这些曾经在这里战斗的人们和“老功臣”,但是,洈水工程建设的这段艰苦奋斗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永远不能丢弃。

(整理人伍传雄,笔名垄上阡陌,本文系洈水工程60周纪念年征文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