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评】公费师范生政策普惠才能有“磁场效应”|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0-07-22

公费师范生政策普惠才能有“磁场效应”

/ 山栀子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近日出炉,并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北青网810日)

教育强,必先强师。新时代的教育强师之路,始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继而,教育部等五部委发布《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免费改公费,一字之别的背后,是新时代国家对教师教育地位的更加重视和教师教育政策的更趋优化。《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出炉,便是国家顶层设计上的具体实践,一系列的丰富“干货”势必再次提升部属师范院校的吸引力,惠及千万“准教师”。

强师,首在强师范教育。我国的师范教育,有着悠久历史,也有成功经验。但是,在进入21世纪,师范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办学转型的潮流中逐渐迷失和弱化,“师范”不再姓师,或名不副实,师范专业也变得门庭冷落。新时代,我们必须重构“教师培养的根基在师范”这一认识。因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师德教育”最关键的时期在师范教育;勤学博学、擅教善研的“专业素养”最重要的培养期也在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全面提高师范院校的吸引力,改善师范生生源质量。把教师培养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师范教育,具有传承、系统、长期和实践的优势,打基础,才能管长远。教师发育先天性不足,完全依赖于后期的培养培训,专业化高素质的目标难以企及。

振兴乡村教育,培养乡村教师,主要依靠地方师范院校发力。相较于我国庞大的基础教育,六所部属院校的公费师范生培养供给只能是杯水车薪。各省市地方师范院校,更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教师的“源头活水”。只有让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利好政策普惠到地方,让更多的学生看得见,才会有更多的人心向神往。乡村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是当前最大的难题。因此,公费师范生政策应坚持上下并举,同频共振。

坚持教师培养本土化,完善地方院校公费师范生更加灵活的培养机制。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完全可以通过实施校地共建、定向招生、两免一补、免考聘任、到岗入编、3+2模式等因地制宜的灵活政策,增强地方师范院校的吸引力和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在这样的一些新政下进入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本地就业,也才能有更多的教师下得去和留得住。笔者连续几年参加每年度的县市教师招考工作,考生多为异乡生源、非师范院校和专业、三本和专科学历等,进入岗位角色缓慢,上岗后难以心安提出辞职和调动者也多;面试环节组织过程庞大而复杂,却难以招聘到优秀教师,实属劳民伤财。可喜的是,今年已有一些地方率先响应,落实公费师范生政策。据悉,四川省今年起每年计划培养公费师范生3000名,山东今年计划培养6000名,湖南省招收定向公费师范生500名,毕业即有编有岗。如此,上有所呼,下有所应,共享普惠,教师教育的磁力正在集聚和提升。

从杯水车薪到涓涓细流、众人拾柴,培养新时代的大国良师,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本文已刊于8月11日《中国教育信息网》薄公英评论和《荆州新闻网》荆江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