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小特教”也有大舞台|汪会玲

 乐乡树人 2020-07-22

“小特教”也有大舞台

文 汪会玲

“…松滋…松滋…松滋…”

当湖北省教科院姜瑛俐主任在“2018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艺术课程教学展评”的闭幕式上三番五次提到“松滋特校”的名字时,台下的我受宠若惊,我看到了坐在旁边的文海英校长一脸的欣慰和满足。当听到“一等奖”的名字有我时,调皮而又激动的我给了文校长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走上了领奖台。

这是我的第一次!这是我进入特校后第一次工作上的挑战!这是我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个月前,文校长在第一次听了我的课后,心急如焚地说“你这样怎么能行?这还不用送到省里,到荆州就要被刷下来,我们不仅要进省,还要去拿一等奖的……”

彼时,我既没有自信,也是“无米之炊”。从事钢琴教学10年的我,从来接触的都是聪明机灵的孩子,而面对反应迟钝,智商低下的特殊儿童时,虽已从教两年,我仍有很多不适和束手无策。更要命的是,手头没有任何教材和可以辅助的参考资料。

彼时,我压力在肩,焦虑不安。因为,走出松滋,松滋特校的名字可是响当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前参与省级竞赛的老师们个个捧回了大奖。

一个好校长成就一个好团队,成全无数好老师。文校长就是这样一个好校长。她一向都是工作高标准,凡有事关学校团队荣誉的比赛,都是极其重视,积极参与,志向高远。也正是她的这一份期待和关注,成为松滋特校老师们纷纷成功成名的重要力量。

我在倍感压力时,也因这一分力量而感到幸运。

我是一名音乐教育的专业教师,却是一名特殊教育的“门外汉”。我抱着厚厚的特殊教育新课标呆在家里整夜琢磨;我紧扣着“联系生活经验,强调音乐体验,重视音乐实践,发展音乐能力”这句话展开自己的想象和创编能力;我充分考虑培智儿童的身体缺陷、接受能力和音乐和舞蹈基础。终于,我自编自创出《大自然的声音》。而当我精心准备各种教具,细心准备课件,上第一次课时,孩子们给我的错误反馈和一脸茫然让我非常尴尬,他们对音的高低完全没有感知,长短也模糊,唯一有点感知的就是强弱,显然我的第一次课是不成功的。

课后,我静静的坐在教室里百般苦恼甚至有点泄气,觉得自己并没有错,反而借口是孩子们天生愚钝。我开始从内心佩服我的同事们:他们在特教岗位坚守那么多年,用特有的方法和耐心让孩子们慢慢感知和学会。我自惭形秽。

幸运的是,我并不是一个人在“备赛”,一个人在努力。领导和同事们一次又一次组织集体备课,反复磨课,他们给了我安慰,更给了我合理的建议。她们对我教学流程的衔接,教学语言的精炼,突发情况的应对等等献策献计,集思广益,让我的课日臻完满。降低标高,贴近孩子,抓住关键,在同事们第N次集体评课讨论后,《音的强弱》课案就这样出炉了。文校长两次听课两次修改,廖君秋校长对我的自编教材三次审核,易淑主任陪我教孩子手把手练习乐器,谢谭主任建议我加入美术手工丰富课堂,陈绪伦老师给我专心细致的修改说课稿,陈永香老师告诉我怎样从细节入手教培智儿童全方位掌握重难点,雷金程老师把我的ppt修改的更完美。这场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让我从起初的底气不足到逐渐多了自信。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们已经化为说课时我的眼神,我的语音,我的举手投足。

喜欢讲台更喜欢舞台的我,带着挑战走进了武汉二聋学校的赛场。来自全省不同地区的19位选手中,有入行一年多的90后也有从教20多年的70后。同行伙伴谢谭老师在我耳边窃窃私语“汪汪,如果你等会儿抽签和李桢分在一组,那你就没戏了,他很厉害的,一等奖绝对会是他的。”好熟悉的名字,想起刚刚走进二聋学校,篮球场不是拉着很大的两条横幅吗?这个和我年龄相仿的80后帅哥被评为“洪山好人”还被评为“武汉市四有青年”,期间还听说他辅导的舞蹈学生都是在国家,国际上屡次得奖的“奖牌专业户”。

我正在幻想着他今天该是怎样的仪态出现在舞台上时,谢老师指了指名单,果不其然,我确实和李老师分的同一组。本来很自信的我看到了这样强有力的对手,又怯弱了几分。李老师参赛的作品是舞蹈《鱼恋洪湖》,他从头至尾的说课淡定自如,丝毫不紧张,ppt也只两张图片简单的让人不敢相信。教学视频中我看到了孩子们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也折射出他平时常态教学中也定是一丝不苟,严谨认真才能让这些聋哑孩子有如此完美的表现,他让聋哑孩子观察,体验,模仿鱼在水中游动的样子,还让孩子们自己创编各种鱼的动作,打开孩子们的想象力,而不是填鸭式的死抠每个动作。

应城特校的老师也是舞蹈课,和李老师比起来虽稍有逊色,但当我得知她是一名语文老师时,我在内心竖起大拇指,正如姜瑛俐主任总结点评时说,面对兼职教学,很多人会要求放低,认为我又不是专业老师,我为什么要教这门课,就算教了这门课我也不用教很好啊,简单的糊弄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啊,而我们在应城老师身上看到了她努力的姿态,看到了她为了特殊孩子不厌其烦的去琢磨,看到了她整堂课从头到尾始终保持微笑的美好气质。

术业有专攻。比赛中,我看到了专业教师的缺乏,但也看到了特教行业永不放弃,砥砺前行的坚定步伐。如果普校老师有的是“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而特教老师“特殊的爱给特殊的你”的大爱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更令人动容。谷城特校老师带来的一节唱歌课,他亲和的笑容和动听的嗓音让我深刻感觉到上她的音乐课,孩子们是开心的。她说课时,流利畅快,怡然大方,从容自信的样子是令人叫绝。丹江口特校老师上场时,舞台的LED屛出了故障,面对突发情况,她不慌不忙,和工作人员一起调节现场,最后赛场被迫换回到学生教室里继续进行,比赛由舞台变回了讲台,她并没有因为环境的突变而乱了方阵,依然能够衔接刚才的内容继续全程脱稿演讲……轮到我时,这一切故障都已排除,我也是全场最后一名选手,想必评委观众们都已进入审美疲劳。为了给比赛一个漂亮的收尾,我打起十足的精气神,用幽默的方式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让疲惫的现场多了点笑声,然后开始了我的说课。隐约中我感觉会场后门又挤进了几个人头,评委们都抬头专注地看着我,从他们的眼神和时不时的点头示意中我看到了成功在向我招手……

专家点评总是很精彩,每次聆听都不一样。姜瑛俐主任的点评,给人一种“与君一言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没感觉到一句空洞飘浮的废话,没有咬文爵字的上纲上线,也没有显摆权威的故作高深。她总是在选手们的失误中找闪光点,缺点中找优点。她鼓舞着年轻老师越挫越勇,又激励着年长老师再接再厉,她列举事例阐述着这几年在各种赛事中看到特教师资队伍的变化,又讲各种故事让我们找到特教行业的幸福感,她高度肯定校长和领导们重视特教所做出的成绩,又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能多派老师们出去学习,比赛,锤炼技能,成为骄傲自信的特教人……如果有人说这是一场“洗脑”,我真的很愿意像这样“被洗脑”。

走出去,总会见识不一样的蓝天,而正是这种见识让我们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生活无处不舞台,比赛无时不存在。小到一个9秒钟的朋友圈视频,大到一个千人目睹的台面,我们每天都可以给自己一个展示的机会,在评论中修炼坚强的内心,在挫折中提高水平能力,在对比中开阔视野,在收获中增强自信。

参与就是成长,比赛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生命的角逐中,没有哪一场是不值得的。

(作者系松滋市特校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