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评】十年对比”,不变的是团圆|田萌

 乐乡树人 2020-07-22

十年对比”,不变的是团圆

文 / 田 萌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田萌)十年时光,一切皆有可能。这十年,你有什么变化吗?春节期间,国内众多社交平台都掀起了“十年对比挑战”的热潮,网友们纷纷晒出十年前的全家福,这些照片定格了记忆的瞬间,也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荆州新闻网2月6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伴随着春运的始末,人们走过湖海,跨越山河,实现共同的愿望——回家过年。从2009年到2019年的十年间,聚散离别,穿越南北,一年中最幸福的事就是回家过年,我们在春节中感受亲情,享受团圆,也在春节里窥见过往,回味十年。

十年前,春节是要从赶集开始的,一家老少出门置办年货,充满了仪式感。大人们忙着买鸡鸭鱼肉、对联挂画,孩子们忙着买鞭炮焰火、糖果蜜饯。孩子们欢喜,大人们更忙乱。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人们定时守信,遵循春节传统习俗,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寻常巷陌,年味,在吆喝叫卖声中开始热气腾腾的酝酿。

炉火明灭之间,团圆的香味在不断扩散,随着一声“爸妈,我回来了”,刹那间,家就有了完整的意义。除夕当晚,年夜饭上桌了,老少男女都要穿起新衣服,万家灯火,从不间断,鞭炮声彻夜不绝,看春晚是过节的必备节目,没有吐槽,没有尿点,这是老百姓的视觉盛宴。

如今的春节,鞭炮声渐渐消逝,柴米油盐也可以快递,看春晚的人少了,吐槽的人多了,春晚成为了新时代年轻人的舞台,大人们忙着打麻将,孩子们忙着刷手机、摇红包。吸引眼球的不仅仅是央视的春晚,春节长假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也持续开放,健康环保度假成为新的春节时尚。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春节十年的变迁,向我们展示的是时间的力量,我们既看到了白驹过隙的波澜不惊,也看到了时代风云的沧桑之变。很多人感叹,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风俗习惯也在远去。诚然,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需要为春节置办物资的准备更加简便,春节时间的安排也更加多元化,然而无论怎么改变,年味都未流逝。人们在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守正创新的心态享受节日,享受团圆。

回家的脚步从未停止。今年,春运客流量预计达到29.9亿人次,再创新高,“反向春运”成为了百姓过年团聚的新形式,更充分合理地运用了铁路运力,各方向客流趋向均衡。亲人在的地方就是家,什么风雪坎坷都阻挡不了中国人回家的脚步。

坚守的岗位从未动摇。十年如一日,当千家万户都沉浸在吃团圆饭、守岁的喜悦中时,总有一大批这样的人还奋斗在工作一线,他们中有执勤民警、新闻记者、环卫工人、医护人员、边防战士……四季变换,冷暖交替,总有人在默默坚守一方平安,他们是流动在大江南北的“平安福”、“敬业福”、“和谐福”,也是新春佳节永不褪色的幸福基调。

团圆的意义从未淡忘。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沁润在除夕的年夜饭中,都是细碎的温暖和亲情。不论是现在,还是生活更加便捷的未来,除夕当晚,一家人还是会齐聚一堂,唠些家长里短;春晚每年都会继续,不论多少人吐槽;七大姑八大姨关心的还是成绩、对象、工作;晚辈们还是会向长辈拜年作揖;那些被父母保管的红包还是会年年岁岁不知所踪;岁月积累的传统风俗还是会风韵悠远,回味无穷。

无论是过去的十年,还是未来的十年,人们庆祝春节的形式都在向着多元时尚的方向演变,这是传统节日和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只要思念不断绝,只要家还在那里,人们就会因循自然,在新春佳节,用团圆慰藉亲情,用幸福点染人生。

(作者单位:松滋市教育体育局,本文已刊于2月10日荆江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