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林讲故事】开始与结束|陈小林

 乐乡树人 2020-07-22

开始与结束

文 陈小林

今天是周二,第三节是语文课。今天轮到班主任助理尧到黑板上写每日一诗。最近,孩子们好像特别青睐顾城的诗。其实我也喜欢,也许是短小,也许是意味深长。尧今天写的是顾城的《避免》:你不愿意种花,你说,你不愿意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这首诗一出现,一下子唤起了我十六岁时青葱的记忆。那个时候刚上师范二年级,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长处,将来怎么做老师,很迷茫,很困惑。直到那一天晚自习,我在一本叫《青年月报》的杂志刊首语,读到了这首诗。它似乎在告诉我:你不去努力,怎么会有结果?那时候作为一个懵懂的学生,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那就读书吧!读书成了那个时候我唯一的爱好,并且强迫自己每天摘抄一篇文章。现在想来,后来对人生对生活的许多思考和感悟,是不是与那时读的那些文章的潜移默化有关呢?

读完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想说的话?我把手一摊,面向孩子们。老师,这首诗告诉我们,没有经历就不会有成长。老师,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敢于追求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老师,这首诗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和拼搏。老师,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敢于追求,不要先去想结果。这时,坐在第一组靠窗的小言,也举起了手。老师,我也想努力去付诸行动,把数学学好,但是我确实不会呀!小言怯生生地说。望着这个父母离异,瘦黑瘦小的男孩,我一直有些心疼。孩子一直很听话,也很努力,但成绩在班上一直倒数。

我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也好像是对全班同学说:老师今天要给你们介绍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教育专家,他就是魏书生爷爷。你们知道吗?前不久他给我们全国的,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们写了一封信。我今天选择重要的几句读给大家听一听。孩子们一听,坐得更端正了。我大声地念到:魏爷爷说:孩子们,学习就是过日子。每天不攀不比,高高兴兴,眼睛内向,脚踏实地,做自己能做的事,写自己能做的作业,算自己能做的题。人生幸福是做自己当下能做的事情,越做越行,越行越做,越幸福。很小的事情别人看来没什么意思,但你越做越有趣,越做越开心,全身心投入也干不够的时候,你才发现多小的事情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这样你就没有骄傲的时间,自卑的时间,焦虑的时间,烦恼的时间,你就会天天生活在幸福当中。

听完魏爷爷的信,孩子们睁大了明亮的眼睛,似乎都明白了些什么。特别是那些成绩比较弱的孩子,我分明看到了他们脸上的自信。接着,我和孩子们开始了讨论: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将怎样开始?老师,我想从认真地读一本书开始,每天抓紧分秒的时间阅读,好动的鹏鹏说。老师,我想从每天记三个单词开始努力,几手很少开口的龙龙说。老师,我想从算对一道计算题开始。小淇说。我有意点了那些平时学习比较弱的孩子。

我并不知道,这份讨论能够在孩子们心中激起多少涟漪,我也不知道,这些孩子究竟能够坚持到多久,有些甚至能不能真的拿出实际行动。但我想,作为一位老师,帮自卑的孩子找到自信,点燃孩子心中内心向上的火焰,是我必须要做的。

有时惊喜来得太突然,周五放学时,我对孩子们说,既然学习就是过日子,我们何不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充充实实呢?周末,孩子们纷纷通过微信把自己定的每一天每一分的学习生活计划发给了我,我知道了:孩子们学会了开始,他们并不怕结束。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中学)  

【旁观者言】

阅读让人生慧,经历让人成长。没有开始,何来结束。生活中,很多人想得更多的是“结果”,却忘记了如何去“开始”,早早地“出发”。小林老师,从一首小诗想到了自己,更想到了孩子。巧妙地引导孩子们从小诗中去探求人生的智慧,从而获得“开始都是简单的,小事也有趣味,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道理,并化为学习的“开始”(黄华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