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穿越历史与文明的时空(2)|杨德雄

 乐乡树人 2020-07-22

穿越历史与文明的时空

      ——西行旅记之二

文 / 杨德雄

敦 煌——残缺的辉煌文明

从嘉峪关继续向西北行驶,经过三百八十公里的旅程,便走到了举世闻名的敦煌。三百八十公里,居然完全是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行驶的,四周光秃秃的,只有裸露在地面的无边无际银灰色的沙石,不能不让人觉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我们是带着极其复杂的心绪走近这个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精华、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宝库的。

屈辱,笼罩在心中,总是挥之不去。这份屈辱的情绪,来自于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而引起的共鸣。

王圆箓,湖北麻城的一个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居然做了莫高窟的大管家,从此,这个普通的愚昧无知的人注定要与敦煌一起载入史册了,让我们回忆一段痛苦而屈辱的历史吧!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王道士在第16洞发现了藏经的地方,内藏经书、文书等文物4万多件。

1907年,英国的斯坦因掠走写本、文书24箱,绘、绣、佛画5箱。

1914年,斯坦因再次从敦煌掠走5箱写本,两次共掠走遗书、写本1万余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阁中挑选精品,掠走5000件。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又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莫高窟壁画26块。

可惜、可叹、可恨!却也只是惘然和无奈。

我们在思考,敦煌为何有着如此的魅力,为何将敦煌文献的出世视为20世纪我国最重要的文化发现呢?慢慢走近石窟,试图化解心中一个个疑例。

呜沙山,山体结构绝大多数以流沙为主,而唯独莫高窟这一段为独特,以坚硬的岩石为主,于是当地各种富庶人家便开凿石窟,作为拜佛的场所抑或其他宗教信仰仪式的地方吧!石窟多达550多个,可以说一窟一特色、一窟一风景、一窟一文化,内部共有壁画近5万平方米,时代上起十六国,下至元明清,绵近1600多年,规模之巨,举世无双,壁画描绘了我国各民族、各阶层、各方面的活动,视其为国宝实不为过。而由王道士发现的文献近5万件,时间上起三国两晋,下至北宋,历经千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科技、民俗、中西文化交流等广泛领域。还有数不胜数的各类塑像,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对佛、神的审美及信仰,镇窟之宝——第96窟最大的一尊弥勒佛像,竟然高达35.5米,始建于武则天征圣元年(公元695年),高九层楼,九层楼是大型木构窟檐建筑,原建时为四层,经过晚唐、宋代、清代、民国、20世纪80年代五次重修。重建后的九层楼檐依山矗立,檐分雁翅,铁马叮当,气势雄伟,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

也正因为敦煌巨大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所以敦煌遗书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瑰宝。晚清,由于政府软弱无能、列强入侵,腐朽的封建王朝摇摇欲坠,即便不是王道士,又有谁能看到这些文物无以伦比的价值,在远离京城的偏僻之地,又有谁能拼死保卫这些稀世之宝呢?

看一看而今敦煌文物在各地的保存,才能体会到其珍贵。

中国北京图书馆,藏遗书1万余号,已整理编目9803号。

英国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1297号,已编目9172号。

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藏6000号。

前苏联列宁格勒亚洲民族研究所藏11050号。

日本人橘瑞超收藏429号。

在韩国、印度、瑞典、奥地利、德国等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均有敦煌遗书收藏。

我的遗憾、痛惜、愤怒并非空穴来风。

因为这些宝藏是被一群文明的强盗掠走的,因为王道士曾手捧强盗们赐予的碎银而暗自窃笑,恭敬地称斯坦因为“司大人讳代诺”,伯希和为“贝大人讳希和”,可是,那时没人感到过心痛。

随着历史的前进及国人文物保护意识的进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如同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在历经风雨后,厚厚的尘埃被层层拂去了,终于放射出夺目的光芒,自1909年以后,经过我国学者和日、法、英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以整理和研究敦煌为发端的学术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许多如痴如醉的学者毕其一生的心血投身其间,至死无憾。

这是敦煌应该得到的尊重,更是人类文明的幸运。

(未完待续,作者单位;松滋市教育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