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梦回长安(之二)|杨德雄

 乐乡树人 2020-07-22

梦回长安(之二)

文 / 杨德雄

延安——中国人心中的红色圣地

从童年起,那蜿蜒的延河,那高耸的宝塔,那神秘的窑洞,还有那《南泥湾》优美的旋律,就一直随着电影、文艺作品为我们所熟识。对于延安,我们一行人都有着一种格外的亲切感。

这里凝聚着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回眸7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这里吸引了全国多少个进步青年啊,这该是一块怎样神圣的土地呢?

从西安出城,沿高速驱车近330公里,便到延安了。延安,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其红都的地位是极其庄重而特殊的。从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自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开根地,历经千难万险后于1935年10月达陕北吴起,然后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十五军也分别于1935年4月、1935年11月、1934年11月经过数月的颠沛流离和艰苦转战,先后抵达陕北,可以说正是陕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工农红军在付出了巨大伤亡后才有了一个赖以生存的栖息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兵谏华清池,联袂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结束了历时十年的内战,建立抗日民主战线,东北军与西北军才撤出了延安,1937年1月,中共中央首脑机关正式从保安迁到延安,从此,延安这一陕北小镇以耀眼的光辉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共产党人励精图治,积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理想主义在这里开创了一个世外桃园般的精神家园。我们记得,那热火朝天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生产运动”,那田园诗般优美的《南泥湾》;那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的延安干部学院;那历时三年的“整风”运动,那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中共“七大”。还有那延河旁巍巍宝塔山,那枣园窑洞明亮的灯火,那一代伟人毛泽东指挥敌后抗战的战略眼光以及不朽的《论持久战》……

1947年3月,蒋介石对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其重点进攻方向之一就是陕甘宁边区,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3月13日,第一战区司令官胡宗南以14万军队,在近百架飞机、大量火炮掩护下发动进攻,对延安进行狂轰滥炸,西北野战军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英勇作战,历时七天七夜(史称延安保卫战)。3月18日,国民党兵临延安城下,直到傍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领导人才离开延安。3月19日,国民党军占领延安。

而短短两年多后,毛泽东以其气壮山河且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艺术,在“三大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国民党赶到了台湾岛,并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带着万千思绪,冒着越来越大的雨,踏上了返程。急驰200公里后,一行人决定到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黄帝陵进行朝拜。记史载,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唐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黄帝陵,素有天下第一陵的称号。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山体雄厚,气势雄伟,山下有水环绕。山上有八万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葱葱。轩辕黄帝的陵冢就深藏在桥山巅的古柏中。

4月4日上午九时,一年一度的黄帝陵公祭大典如期举行。此次公祭活动首次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海基会原董事长江丙坤,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等共约10000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在现场参加了活动。陕西著名学者肖云儒与知名文化学者于丹在现场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黄帝文化,对于树立中华文化自觉与自信,凝聚中国力量,振奋中国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道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积极意义。

可惜,我们无缘现场感受这一盛况。但能有机缘体会黄帝陵的恢宏的气势,也不枉此行了。

从黄帝陵至黄河壶口瀑布仅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因时间已近傍晚,加上细雨绵绵,寒气沁人,下次才能一睹这一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了。

(作者单位:松滋市教育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