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评】无规则,不成教育|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0-07-22

无规则,不成教育

● 山栀子
8月25日,范亭中学官网刊发的一篇名为“范亭中学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动真格”文章。该文称,新学期开学,学校在正门设立安检门,学校老师手持金属探测仪站两旁,旁边放一销毁手机的盛满水的水桶,一场“真刀实枪”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战役正式打响。截至当日18时,共销毁手机两部,勒令200余位女生剪短发辫。发现有学生携带的管制刀具、面膜、化妆品、香烟等,学校全部予以销毁。(澎湃新闻8月28日)
好一场“真刀实枪”!
校规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还是植入学生的心田,关键在于让学生真正“看得见”。因为,见证校规的力量,才能心生对校规的敬畏。
规则不被重视和敬畏,甚至被任意破坏和践踏,就是因为代价太低或没有代价。校规约定“禁带手机入校园”,说教千万遍,不如当众摔一次。这就是“看见”的力量。

现实中,摔手机引发的风波不少;因摔手机造成的极端后果也不是个例。在网络,关于摔手机的是非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但是,事实一再证明,宽容手机,就是“为祸”校园。也正是有这样的共识,要求将“严禁青少年学生携带电子产品进入校园”写入有关法规的呼声越来越响。
法规未立,校规可以先行。在社会大环境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善时,学校有责任也有能力创造育人小环境。规则教育,是学校教育第一课。
学校是校规制定和实施的主体。摔手机的校规是否残酷和苛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规定的制定程序是否合规合理。只要是进行了充分地调研、广泛地征求了家长、学生、教师的意见,得到了最大范围的支持和响应,这样的校规就有了充分地群众基础,这也是校规顺利实施的前提。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在校规实施过程中,有与学生和家长的充分沟通,学生对违纪有认识,家长对执纪有理解,校规实施才会彰显出教育的价值。

没有严格校规的学校,绝不是一所好学校。社会各个层面,对“校规”应该秉持一颗包容之心、敬畏之心。因为,对学校最好的看守,对孩子最好的呵护,非它,唯有“规则”。
无规则,不成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