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北故事13】栀子花开醉真情|徐昌平

 乐乡树人 2020-07-22

栀子花开醉真情

徐昌平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浓情六月,栀子花开。每到毕业季,骊歌演绎中,“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回首峥嵘岁月,感悟流年春秋,回味温暖如春。

今年6月21日下午,中考结束后,我在教室恭候学生们从考场回校。因最后一科中考科目为政史,我想了解一下学生考试情况。下午六点半左右,学生及家长陆续回到教室,与班主任办理离校手续,收拾课本资料。有学生看见我,兴奋地说:“老师,我的道德与法治中考答题很顺很好。您预测最有可能考的知识点都考到了。佩服!佩服!”我说:“你们在学习,我们在研究;你们在考试,我们在思考。”有几个学生家长帮学生收拾完,并没有马上离校。他们与学生一道,主动帮班主任打扫整理教室卫生。
最令人难忘的是九(六)班海清的父母亲,不顾教室扑鼻的灰尘,拿起扫把清扫,操起拖把拖地,直到干净整洁才罢手。他们和自己的学生是坚持到最后一个离校的。他们是那样依依不舍,三年的初中时光,三年的家校相交,多少情义尽在惜别中。此时,只见海清同学跑到我面前,张开双臂,拥抱了我一下,说了声“谢谢老师”就跑开了。当着她父母的面,我不知说什么好。我知道她是真挚的表达她对老师三年来谆谆教导的感激。曾记得,我刚到班上教道德与法治课时,班主任介绍了海清、诗晗、子辰等学生的情况。随着师生的相识、相知,诗晗、小悦、溢扬的文静、端庄、自律;丽丝、小语、海清的大方、秀丽、刻苦;欣然、子辰、国威的稳重、淳朴、大度;华琳、粮川的拖拉、耍小聪明等等,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带着家长的嘱托,按班主任要求,本着把学生当孩子的初心,我开始关注他们的学习。上课不专心时,我将他们的军;作业不按时交时,我当面催要;答题粗心时,我严厉批评;考试失利时,我帮助总结教训,更多的是鼓励。中考备考中,大部分学生成绩稳定。但海清同学的道法成绩,一直在30多分徘徊。一检二检均未突破40分。为帮她突破,我从鼓信心、补缺漏、重理解、讲灵活入手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考中,她道法考了40分。难怪她中考一结束,就高兴的说:“老师,我道法考试,感觉还可以。”我知道,她对自己有了信心,对学习有了感觉。我想,在城北初中的经历,定会对她高中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说女学生的拥抱让人略显尴尬的话,那么,男生的拥抱,真让人感慨万千。那天,我陪九(六)班班主任整理完教室,又到九(五)班教室,看见几个男生在打扫教室。班长欣然见到我,跑到我面前说:“徐老师,你上道法课像上语文课,风趣,幽默,有内涵。您考前指导的重点,中考都考了,我们的道法中考成绩,不会差的。”说完,他给了我一个紧紧的拥抱。欣然长得较高较胖,瘦弱的我,在拥抱中感觉有点不适应;但我真切感受到了他的热诚与激动。真情像光芒闪过,温暖彼此的心窝。学生的拥抱,是无言的感恩,是真情的流露,是相互的理解,是栀子花的馨香。
记得今年3月我因腰椎病复发,每天上完课后,我就到人民医院治疗。班主任知道后,对学生说,老师带病给你们上课,是生怕耽误了你们中考。你们再不努力,对不起老师啊。学生们都很懂事,他们见我时而站着讲课,时而坐着讲课,都报以理解、关心的微笑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为避免空洞说教,在道法教学中,我借鉴语文学习方法,注重听、说、读、写、书,巧用古诗文,营造氛围,激活课堂。教师良苦用心,学生心知肚明;只有教师的全力付出,才有学生的真情守护。二检不久,初夏即至。一天上课,发现讲桌上有两朵含苞欲放的栀子花。我问:“谁随便偷摘校园的栀子花?”有学生答,是从家里带来的。我微笑着说:“这么放着不行吧?”有学生马上拿来一个一次性塑料杯,装了清水,将栀子花放入杯中。这栀子花带着清香傲然立于讲桌上。我扫视教室,发现有几个学生的课桌上,也有类似的清水杯装栀子花。闻着花的清香,看着静静的自习的学生们和含苞的栀子花。恍惚间,顿觉清香溢满教室每一个角落。我发现,朴实无华,洁白如雪,清新雅致的栀子花,不正是城北师生真挚情谊的生动写照吗?
“雪魂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明代大画家沈周的《栀子花诗》写出了栀子花清新雅致,雪铸冰雕的气质。城北的栀子花,见证了师生的真情厚谊,见证了师生最美的遇见,是城北师生情谊的精魂。
相聚情依依,离别意更长。你把学生当孩子,学生把你当亲人。栀子花开醉真情,吾心归处是城北。那师生间朴实的话语、真诚的拥抱、会心的微笑 … 一如栀子花香,沁人心脾,令人永生难忘。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初中城北校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