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清走笔】“生成”的美丽|​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0-07-22

“生成”的美丽

 山栀子
 
当你真正置身课堂并融入学生的时候,课堂往往就不是你预想的样子。
今天,市实验小学一(9)班的一节语文课,就给了我这样的惊喜。
毛凤霞老师执教《语文园地八》,一节单元巩固运用课。
因为课前有充分的备课,所以这节课呈现出来的设计很精致,在关键环节还别具匠心。
也因为课前充分的备课,所以这节课的效果很扎实,在核心素养的训练上,甚至超出了预期。
然而,这节课的价值更在于:生成,比预设更重要;意外,比预设更美丽。
意外且有价值的生成,绝不是偶然,而在于教育的理念指引和操作变革。
以学习为中心,建构语文与生活的连接;以发现为重心,探索语言本身的规律,当教育走向学习,当学习走向生态,当教材就是我们的世界走向世界就是我们的教材,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美丽多彩。

这节课的重点是识字,难点是探索词语之间的联系。
在“识字加油站”的引入中,毛老师用一个问题开课就掀起“小高潮”:这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都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一下他们的工作单位和职业。
这样的话题很快就吸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的介绍中有学校和老师,有公安局和警察,有医院和医生,甚至还有烧烤店和厨师。“场所”和“职业”这两个关键信息在孩子们饶有兴致的分享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为后面教学词语间的联系作了很好的铺垫。更重要的是,主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文和生活的连接,学习自然变得简单起来。
在学生准确认读这一组生字词后,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把老师想教给学生的知识,变换成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分享自己的习得,这是“教师角色位移”。事实是,教师精通并传授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学生获得知识提供恰到好处的背景和场景。师本和生本、教堂和学堂的本质区别正在这里。
孩子们的表现足以证明,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超出了老师的想像;他们当堂把已学习过的汉语拼音的规律揭示得精准完备。特别是在“总结回顾识字方法”时,孩子们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和应用力。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作为教师,要相信孩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要再多费口舌。

任何有准备的教学都不可能按照预设的路径和效果呈现。这节课也不例外。当“一字开花”组词游戏的高潮结束时,毛老师提出给“工”和“厂”分别组词,一个“厂”字突然就让课堂瞬间降温,并错误不断。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真是个高难度的挑战。当众多的错误指向一个方向即“场”时,毛老师在不停纠正时,及时的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孩子们都几乎没有见过的“场”。“退”和“进”,都讲究“火候”,如何拿捏,最见功底。

还有的时候,高潮生成在不经意的对话里。
在教学“前后词语之间的联系”时,绝大多数孩子都发现了前一个表示“单位”,后一个表示“职业”的联系,偏有一个孩子说:我发现前面词语中的一个字,就是后面词语的第一个字。老师在说了一个“是的,很好”后,就没有了下文。其实,这个孩子的发现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因为它正好表示了“两个词语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老师从给出的三个例子“工厂、工人”“军队、军人”“医院、医生”再补充拓展出“农村、农民”“学校、学生”“商场、商人”等,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后面的“说话训练”——学校里有老师,老师在学校里。
作为听课者,我自然能理解老师对这个高潮的“忽略”。因为,这个偶遇的高潮,不曾在教师备课的预设里。
当我们真正置身课堂时,要想到,最好的教育已不再是“传授”,而是“学习”。老师要做的,是和学生一起,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学会赋能。这样的课堂,永远有高潮的生成,遇见意想不到的美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