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武超 || 第一次赶集、第一次吃“变蛋”……

 艺笋 2020-07-22

多日劳累之后,终于可以休班了!我和一个同事,走出小区,来到一家超市,刚走到超市门口,就看见一个大约五、六岁的男孩拿着“变蛋”,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将“变蛋”朝向身边的石柱磕碰两下,然后拨净“变蛋”外包壳和鸡蛋皮,取出一个椭圆型的、金黄色的、晶莹透亮的“变蛋”,然后张开小口,津津有味地吃着,看见我们,还调皮地做个鬼脸“气气”人!

我看见这男孩、这“变蛋”,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三十多年前,那个埋藏心底不可告人的“秘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又荒唐、又可笑!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下,我自封为“当代小愚公”,也深感名副其实了!

曾记得那一天,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大伯家的一个哥哥,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到县城赶集。哥哥去县药材收购站去卖药材,我想跟着他到县城去开开眼界!我带上馍馍,还有妈妈给的两块钱,和哥哥一起,兴高采烈地骑车上路了。

我们兄弟俩,你追我赶,急驰前进。那时的公路,还是沙子路,机动车辆少,骑自行车的人寥寥无几,步行到县城赶集的人也大有人在。

我们一路前行,公路两旁的沙兰杨树枝叶繁茂,伴着秋风飒飒作响,偶尔有一辆“代客车”从身边经过,留下一股股呛人的油烟味和一团团飞扬的尘灰。我比哥哥小两岁,他十五岁,我十三岁。我第一次骑车进城,怀着一颗好奇心。一路骑得匆忙,累得汗流满面,实在骑不动了,就停下来,买个冰棍解解渴。二十多华里的路程,硬是让我们抛到了身后!

来到当时洛宁县城最繁华地段——西花坛,它是进城赶集者必到之处。县城的楼房虽不是很高,却显得齐整;街道的人儿虽不是很多,但看来文明。山里人好不容易来一趟城,东张西望,觉得什么都是稀奇的!吃碗烩面、喝一碗“周口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再品尝一些小美食,再幸福不过了!八零年的时候,一碗牛肉烩面才七毛钱,吃一根冰棍才五分钱,买一个“变蛋”才一毛钱!管它哩,来城赶集,就意味着消费嘛!早听说,“变蛋”很好吃,我就买下一、两个,尝尝鲜吧!

一眼就望见了西花坛东南角的一个小吃摊。我走过去,惊喜地看着琳琅

满目的特产名吃,有花生,核桃、苹果、板栗……还有我的最爱——变蛋。我从口袋里摸出两毛钱,先买两个品味一下。

摆地摊的,是一位老大娘,她头戴白帽,衣着较讲究。我好奇地打听身边的人,才知这位老大娘原来是回族(穆斯林)人。因为西花坛,位居洛宁县回族镇,在这周边摆地摊、做生意的,回民几乎占了一半。回汉一家亲,已从清代传到今!

我把刚买来的“变蛋”,攥在手心,看来看去,审视了好大一会,却不知道是咋个吃法?我当时以为“变蛋”外包壳是用芝麻糊做成的,并没想到是用生石灰和碱混做的!越来越高涨的食欲在催促着我,于是,我不求不问,朝着“变蛋”就是一口!顿觉口舌有咸辣、有苦涩,好不是滋味!谁知我这一举动,被那位回族大娘看在了眼里,她“嘿嘿”一笑,笑中好像还夹带着轻视之意,说道:“孩子,变蛋不是这种吃法呀!”我听后,满脸通红,感觉自己太愚蠢了!回族大娘如此这般地示范了一下,并说出了误吃“生石灰”的危害性!

我恍然大悟!没想到,第一次吃“变蛋”,竟是这样的尴尬、这般狼狈样!我按照回族大娘的说法,终于吃到了晶莹透亮的金黄“变蛋”!好吃、够味!

哥哥卖完药材,也一路找寻过来了,他听了我的“实话实说”后,笑得差点跳起来,暗自催我赶紧离开,一起去“王范街”逛逛……

后来,我才知道先进的变蛋法,是使用了“变蛋粉”,而最传统的变蛋法,是用生石灰和碱混拌做成的。万万没有想到,我幼稚的行为,却成全了一个天大的笑话!难道说,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少年,竟不如二十一世纪的一个小毛孩?其实,是真的!因为那年代、那环境、那教育、确实赶不上如今的新时代、新教育、新思维、新观念!如此看来,我还太“年轻”,确实需要在成长中锻炼自己啊!

我想着、感慨着,如梦如痴……

“在想什么呢?还不快走!”同事的一声大喊,搁浅了我的往事回忆……我如梦初醒,不太服气的望了小男孩一眼,携着同伴的手,潜入人群里,继续着我的休闲之旅……

一次出行,一个笑料,让我深感勤学好问的重要性!第一次赶集、第一次吃“变蛋”、第一次被人取笑……不知人生有多少个“第一次”啊!愿我在“第一次”中汲取教训,用聪明的智慧,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作者简介】宋武超,笔名“舞潮”,洛宁县赵村镇小许村人。文学爱好者,网络编缉,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会员。平时爱好旅游、摄影、新闻采风和诗歌、散文的创作,已有百余篇(首)作品,散发于《洛宁热点》、《洛宁城事》、《魅力洛宁》、《入围洛宁网》、《艺笋》、《天涯知己文字平台》、《诗人思归》、《灵秀师苑风》、《塞上原创当代文学》等微信公众平台,曾有部分作品被转载于《今日头条》、《本地头条》、《洛阳头条》、《河洛视线》、《搜孤新闻》、《思归客》诗刊。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