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文贞:创作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朝歌淇水悠悠 2020-07-22

文/石文贞


第五届兰亭奖我获得三等奖,李庶民先生在评论文章中这样评说“为晋中书坛实现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零的突破立了首功。”加之十二届国展入展,这些国字号的展览带给了我荣誉和光环,也带给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内心感受到更多的是鞭策和压力。

诗经·兔罝

多年来,我把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书法学习上,除了自己的辛苦和汗水,还凝聚了老师的教导和心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自己深感幸福和幸运。获奖和入展是对我一定阶段书法学习效果的肯定,让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格局,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坚定了学习书法的信念和决心。

学习篆书是儿时父亲石国毅为我选择的路子,后来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刘洪洋导师使我笃定了坚守的目标和方向。学习篆书比学习其他书体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晋商《常家家训》
首先文字的识读就是第一大难题。临帖时需要熟悉字帖内容和识读文字,创作时需要精选文本和核查篆法。几十年来,从旧版本到新版本的《说文解字》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篆书学习最基本的依据就是《说文解字》,尤其是小篆!篆书的文字属于古文字,距我们年代久远,实用性所剩无几,纯粹的艺术性凸显,大众对它的辨识度也越来越低。但是,其中丰富的历史积淀和形、音、义等带来的审美愉悦、感悟等,却对书法创作的灵感迸发与激情唤起有着无尽的触发、启示而常写常新。

三德五风联

兰亭获奖,使自己从一个纯粹的业余爱好者跻身到专业的圈子中,愈发感觉到需要学习和弥补的东西很多。作为八十年代中后期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一员,本应在学习方面得心应手,但毕竟术业有专攻,对系统性地学习书法相关知识还有欠缺,因此弥补书法知识是迫在眉睫之事。

从书法创作培训班到古文字班,从经史理论班到文化素养研修班,不断地学习,不停地充电,无论是书写技巧还是文化知识和修养都得到了提升。

石鼓文集语

书法道路上乐在其中。工作之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投稿,但重要的展览也参加了几次。近两年全国第三届册页展提名、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入展,检验了自己还行走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使自己保持了对书法的饱满热情和积极的状态。临帖是常规的训练项目,是保持自我良好学书状态的不二法门。有效和精准临帖是一项准确积累的书法实践,需要深入思考和反复练习,准确下笔,并持之以恒练习才能做到。它不是时间久、数量多的所谓“功夫”。

创作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每次创作之前,首先考虑书作要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通过内容确定章法,或者是定了形式再找合适的内容,总之须内容与形式表现相得益彰。册页展是规定的形式,那次我选择了《小石潭记》为书写内容,试着打了小样。

百丈怀海禅师诗偈

小篆写册页本身并不是好写的形式,于是我在字形上做了文章,把修长的小篆压扁写,把飘逸的长线条改成了圆劲古厚的线条去处理。小样效果不错,然后选择了一个周末,呆在工作室,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多,一口气书写完毕。评选结果出来了,得到了刘颜涛老师的提名与肯定。自己在欣慰的同时,根据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规划了自己的学习重点和方向,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字和文化修养的学习和提升上来。

十二届国展,我仍用册页的形式,乘着那种感觉,选录《晋卫夫人笔阵图》,用朴厚干净的线条,宽博稳健的字形,焚香听曲,用一下午的功夫完成了参展作品。当然,选定内容后的文本对比,篆法核定,书写工具的选择以及心情的调整,远远不只一个下午。

善慧大师悟道偈

毋庸置疑,我们每一次的创作不可能以相同的面目和形式出现。怎样打破我们自己既有的书写习惯和式样,在跟随老师的学习中和从古代的书论史论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从古代经典的作品里寻找出路,以此来改造我们自己当下的作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比如:初学清人小篆,后可用西周金文或者战国文字来寻找突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层次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书法,我们一直在路上。

名家评论

文/刘颜涛

在当代年轻书家中,石文贞是一位长期执着于篆书学习和研究的优秀作者。书如其人,温文尔雅。


正如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词中所称许的“笔法圆熟、结体修美、布局精整、意态安详、笔墨悠游”。更加难能可贵之处,乃是在其日渐成熟的创作中,能不安现状,不为成法所囿,开拓进取,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

元·吾丘衍《论篆书》云:“篆法匾者最好,谓之‘螺匾’,《石鼓文》是也。凡小篆,喜瘦长,螺匾法非老手莫能到。”石文贞作品在其原来师承清人吴让之、邓石如等诸家的基础上汲取《石鼓文》和汉篆体态的雍容大度,线条在原来的劲健清秀中又增添了浑穆沉厚,结体则变修长秀逸为宽博质朴,从当初师法前贤的亦步亦趋、如影随形,跨越到现在的心领神会、融会贯通。

在平和、雅致、从容、淡定的书写状态中,手笔自达,不待心思,首尾如一,贯彻始终,心手相应出一派清新晓畅而又沉静古雅的景象。

若抛开贵远贱近、厚古薄今的心理,暂且不论今人与古人在传统文化即学问修养和道德文章上普遍存在的差距,单从书法艺术角度而言,即使放进清代和民国的篆书汇集中,也丝毫不比除去那几位巨匠大家经典之外的一些优秀作品逊色。

完全可以说,在未来的漫长艺术道路上,石文贞如能永久保持这种书写状态下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技道双修”,勇猛精进,日后大成,定非妄语!

石文贞
中国书协会员
山西省文联委员
山西省书协主席团委员、
女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曾获得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等奖

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三届册页展等重要展览

并多次受邀参加中国书协

及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