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欣艳 || ​谈读书

 艺笋 2020-07-22

谈 读 书

李欣艳

早在零八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图书阅读率直线下降。我国人均购书量不足五本,且其中八成是课本教材,国人读书量的连年下滑已成事实,可是背后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网络阅读率的连年攀升否定了现代生活中民众的“阅读”;新媒体的兴起对大众关注点的分散,以及出版物质量的良莠不齐,都促使人们“无暇阅读”。究其根本,或许在于我们对读书目的的扭曲——功利性阅读。

早在上世纪初就有学者斥责功利性阅读,说功利性阅读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功利心的诱导下,读书并非因为开卷有益,而是由于“经世致用”。如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读了书仍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及家长陷入了“读书无用”的偏激思潮,更甚有些家长拒绝让孩子读书,直接让孩子接受技能培训或靠打零工赚钱。

“学而优则仕”是不少中国人自古抱定的信念,读书可以显赫家门、光宗耀祖。也是在“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传统影响下,造就了功利性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因此,“读书无用论”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读书真的没有用吗?

古今中外,有关名人与书的趣事不胜枚举:明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数百卷,更是读书上千卷,就连女儿的嫁妆也是满满的几箱书;

著名学者闻一多在结婚当日的早上不见踪影,后被友人发现他在书房中如痴如醉地读书;外卖小哥雷海为在送外卖的途中还要背几句古诗,美女主持董卿曾夸赞他“你背下的诗句都绽放出夺目光彩”……

所以,我想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富五车不是为了谈话时引经据典卖弄才学,也不是为了换得一纸文凭作为功名利禄的捷径,而是看重于读书对个人心灵的陶冶,让男孩子看起来温文尔雅,女孩子看起来气质如华,如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如五柳先生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书籍像一泓浸润人心的清泉,更像一缕柔和温暖的阳光,唯有阅读给人以精神动力,使人心胸豁达,目光高远。因此,剔除阅读背后的杂念,让我们重拾阅读。

【作者简介】李欣艳 , 笔名沐梓 ,网名暖人心, 某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喜欢摄影 ,喜欢旅行, 喜欢古典诗词 。爱幻想 ,爱生活 ,是一个乖巧的零零后 。座右铭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