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有焦虑症,施行“三要三不要原则”,我焦虑症康复了

 十八点心理 2020-07-22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第335文章-

来访者走进咨询室,他的目光是温和的,表情是平静的,他面向咨询师露出了浅浅的微笑。来访者经过了八次咨询,每一次咨询对来访者都是一种改变。

记得来访者第一次来咨询的时候,来访者表现出非常的焦虑感和紧张感,这种感觉让他自己寝食难安。他说有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了?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干嘛?每天都是茶饭不思的。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被一些杂乱的想法侵扰着,但是自己又无法控制下来。

来访者总是担心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有时候还表现出极度的厌烦感。一件事很不顺畅的时候,就会怨天尤人,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有自己很多的欲望,这些欲望的填充,让自己每天沉浸在无法安静的状态下,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会让自己焦虑感增强。

焦虑症典型的临床特征是过分担心、紧张害怕、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郁,而且这种害怕是没有明确对象的。如果焦虑严重,会出现相应的社会功能受损、无法解脱,感到很大的痛苦。

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焦虑临床表现,对来访者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原则。

要保持每天发自内心的微笑三次。人们都说微笑是治愈一切根源的良药,微笑可以让人体会生命的美好,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感受和体验自我的存在。微笑的第一次是一种尝试,微笑的第二次是一种保持,微笑的第三次是一种习惯。见到了一个陌生人,自己看着挺喜欢的,那就微笑吧。吃到了一顿美食,非常赞,那就微笑吧。

要保持每天和一个人闲谈。一个人在一天中说了越多的废话,心情就会更开心更愉快。如果和自己的领导聊天,很多语言是带有目标性的,就会很累;如果和自己的父母聊天,每天的内容都是唠叨,那也很烦。找自己的好兄弟或者闺蜜或者陌生人聊天,不带任何目的的聊,那就非常轻松愉快了。

要给自己每天自由放飞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中,自己想干嘛就干嘛,不用想工作上的事,不用去担忧未来,不用去思考这个怎么办、那个怎么办。就是在想怎么让自己轻松愉快就怎么来,这是一种让自己找到自己更好的方法。

不要总是去看手机。现代人手机容易成瘾,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很多,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能不去看手机,就不去看手机,可以给自己设定固定看手机的固定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自己随便玩,其他时间除了工作上的事,随后不用管很多。

不要抱怨自己。因为越是抱怨自己,那么很多负面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产生抱怨效应,看什么都是不好的,自己的心情就会很糟糕。人需要不断地肯定自己,在肯定自己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打气加油。

不要设定过高的目标。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制定过高的目标容易让人产生压力感,这种压力感会让自己每天神经紧张,从而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让自己变得麻木不仁了,没有美好的心情去体会生活的美好。

根据“三要三不要”原则,从而让来访者的焦虑症状减轻很多。人的焦虑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但是学会了减轻自己焦虑的方法,那就是掌握了控制焦虑的秘诀。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活一世,都想追求自己的幸福,其实追求幸福是很难的,更多地在于如何减轻自己的痛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