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症的发展来自于幼儿期,避免产生抑郁,需加强主动感和目标感

 十八点心理 2020-07-22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第356文章-

幼儿期,3岁到6岁,也就是我们上幼儿园的阶段,孩子上幼儿园的阶段。那么幼儿期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避免的危机是内疚感。

这个阶段孩子在幼儿园表现,他会非常主动,看到什么都觉得很新鲜,然后看到什么都想去做,所以这时候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更多表现的是一种鼓励,你鼓励他去做,他就会做得更好,所以说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就喜欢给小朋友贴个小星星,你做得好,我给你贴个小星星;你做得再好,我给你贴两颗,给你贴三颗,那孩子看到星星越多,他就越开心,然后他就越愿意去做很多事情,或者是更好的学习。

那么在幼儿期的这种鼓励训练,从孩子的未来成长角度看: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一个基础,所以说现在为什么说很多成人的创造力不行?创造力什么时候来,起源于一个人的幼儿期。

幼儿期孩子的想法就是天马行空,他想到啥、看到啥,他们觉得很多事情都是活的,都是鲜活的,不是死的。他看到一棵树,看那个鸟,他都哭泣,看那个书上的一个东西都很感动,这时候他的所有的创造性都在被积极调动起来了。

我们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或者我们作为父母,不要过多地去打击他、打压他、或者是嘲笑,这样的话,孩子的创造力基本就会就没了,而且会丧失自信心。从而变得比较悲观失望,对很多东西都会觉得无趣,丧失了对自我的追求以及情绪上的消极波动。

那么在幼儿期的孩子丧失自信心之后,他就会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空间里面,就是父母给他安排什么他就做什么,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说这也是现在有些大学生不会洗衣服,然后在大学期间里面积攒了很多衣服,然后把它寄回家让爸爸妈妈洗,洗完之后然后再寄过去。

但是这些情况,很多的爸爸妈妈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作为父母,能够照顾孩子一辈子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这样长大的孩子,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他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有人给安排好了。就像现在很多的妈宝男,无论多大,都是父母在安排衣食住行以及工作。所以说这时候,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主动感,就会让孩子产生了一种带有目标意志的训练,所以说,这时候形成一种人格品质,就叫目标品质。

当人的主动性增强,有了目标感,就会觉得每天都是精彩纷呈的,每一天都是充满希望的。在这个过程中,人就不会焦虑,不会抑郁。为什么现在人变得很焦虑?为什么有中年危机,关键在于自己的目标感缺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能够干些什么?

在我们很多的传统概念中,读书、考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买车、买房等一系列的人生安排进行着,而忽视了自我的内在需求是什么?那么长久以来就会活得很憋屈,不知道能够做些什么?或者能够干些什么?这时候人就会很焦虑,当这种焦虑无法排解掉,就会出现抑郁症状。丧失了自我主动感,没有目标感。

在幼儿期,建立强大的主动感,是在找回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体现,也是为强烈目标感种下一颗种子。从而在成长过程中自信而自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