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快乐童年去治愈成年人的抑郁,培养童年期的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十八点心理 2020-07-22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第358文章-

每个人都会有儿童期,在儿童期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童年,儿童期主要就是我们的小学阶段,小学阶段的年龄是6岁到12岁。这个阶段,它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培养我们的勤奋感,避免的危机是产生自卑。

记得当年我在上小学阶段的时候,老师们特别严厉,哪道题不会了就会把手伸出来,然后用戒尺来打我的小手,打完之后,小手特别疼,也特别红。其实这是一种棍棒教育模式,可能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有好处,但是从长期角度看:这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极大的摧残,并且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那么在小学阶段,对于老师来说,其实更多的是一种鼓励和一种表扬,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孩子能够顺利地完成所学课程,从而让孩子们能够获得勤奋感,也能够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信心,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成目标。

如果这时候他们没有完成学业目标,那么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所以说对于学业比较差的同学,作为老师或者说作为父母,也不要过多去打压,要慢慢去引导,让他对于这个学业要求,自己看得非常重要,觉得是为自己而学。但是在儿童期要充分考虑一个方面,就是如果这个阶段孩子过多或者过分看重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且其他方面呆若木鸡一样,啥都不知道、啥都不清楚,其实这类小孩长大后也是很可悲的。

这在我们现实生活里也会有很多这样的学生,所以就在小学阶段只要能够完成课业,能够顺利毕业,小学升到初中就好。在人际交往方面,包括跟同学之间关系、跟老师之间的相处、跟长辈之间的相处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做到的,不然长大后就像现在很多的工作狂人,只要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其他都不行。连日常的基本生活需求都不能管理好自己,这样基本感觉是一种没有思想的奴隶了。

所以说,在小学阶段能够让孩子培养这种勤奋感,顺利地完成他们的小学学业,就会让孩子获得一种能力的品质。孩子在内心会对自己说:我是有能力的人。那么能力它是不受儿童自卑感所削弱的,他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也就是说我能够达标了就可以了,并不一定我是自卑的,我就没有这种能力,这种能力都是可以培养的,在小学阶段。

当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没有达成这种勤奋感,没有体会到把一件事做成功的成就体验,那么内心就会出现认知的偏差,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会成功的,长久以往,就会形成焦虑抑郁的情绪出现,对自己的否定和排斥。

小学阶段的孩子记忆力非常好,学习的东西也是非常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提升自己的各项综合能力,这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成就做好铺垫了。

一个人的焦虑和抑郁不是天生就存在的,是需要长期自我压抑和自我折磨呈现出来的。有一句话叫笨鸟先飞,其实在勤奋的路上,也是在治愈自己,至少内心深处有一种声音:我虽然暂时落后了,但是我会后来居上,会成为一个强者,抑郁本身压制不了我,因为还有巨大的梦想在等待着自己去实现。

有些人是用一生的时间去治愈悲痛的童年,有些人是用快乐的童年去治愈成年的创伤。所以童年期是决定一个人长大后持久开心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成年人的生活压力大,想一想快乐美好的童年,从而治愈自己,重新第二天的生活打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