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寿投资者研究之三(罗伊·纽伯格Roy R.Neuberger)

 仇宝廷图书馆 2020-07-22

来来来,讲个段子先~

张三,李四,王五,乃绝世高手,凭借高超的功夫,一时无二,颇有些独孤求败的意思。时就久了,他们就彼此打听到了对方。几番碰面,干脆决定,在华山之巅决出胜负!话不多说,到了那一天,一片刀光剑影,张三,李四,王五,决出胜负。王五以较大优势落败。张三问鼎华山之巅。王五说:“容我再练五年,五年后,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我们再一决胜负,不敢来的是乌龟~”说罢,绝尘而去。张三,李四,相视一笑,心内暗想,王五的功夫,在世上,也算是顶尖水平了,但是,和我们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别说五年,五十年也赶不上,毕竟,王五在苦练功夫的时候,我们也不会闲着。

时间到了第二个五年,三人如期在华山之巅相遇,再次展开一场龙争虎斗,这次又要比上次厉害一点。打得风沙吹起,日月无光。随后,如果如同预测结果,三人这五年都在长进,虽然比上次要厉害,可是,王五还是以较大劣势落败。王五恨恨的说:容我再练五年,来日再战!定教二位心服口服。张三李四默默不言,心里想得还是一样,王五兄,没有用的,大家都在苦练,你追不上的。

时间到了第三个五年,结果还是一样。

时间到了第四个五年,结果还是一样。

时间到了第五个五年,王五依旧较大劣势落败,可是,这一次张三没有来,因为,年事已高,驾鹤西归。

时间到了第六个五年,王五依旧落败。

时间到了第七个五年,只有王五来了,李四也没有来,李四的儿子,小李四来了,带来一个口讯,他说:我爹去年已经仙逝,他要我告诉你,他以后都来不了了,但是,我想要您收我为徒,传授您这几十年来,每次失败之后,回家苦练的功夫。请受徒儿一拜~

王五扶起小李四,看着他的双眼,仰天长啸,说,我每五年输一次,输了六次。然而,第七次,我赢了,你知道,我在苦练什么吗?

师傅,请明示!

我在苦练——养生!!!

好了,朋友们,段子讲完了,在投资的世界,我一直用这个段子激励我自己,哈哈哈

接下来,介绍另一位,像王五一样的人物~

罗伊·纽伯格(Roy R.Neuberger),(1903年07月21日——2010年12月24日,享年107岁,属兔,巨蟹座。)

这位人瑞,也是我想当佩服的一位,除了生涯早期1929年股灾的时候,略微亏损过一些(3万美金亏成2.5万美金,后来马上赚了回来),据称,有68年的记录,是没有亏过一年的。(后记,目前看来,投资界的王五,恐怕还是欧文.卡恩啊。87年投资记录……)

罗伊可是地地道道的富二代啊,都不是中产,是地道的富二代,他的妈妈伯莎.罗斯契德.纽伯格是一个富有的犹太家族成员。他的爸爸也是犹太人,美国内战前就来到了美国,典型的老来得子,52岁才生下罗伊。

为什么说他是富二代呢?因为,在1916年,也就是他十多岁,小孩子的时候,他失去了父亲。父亲享年65岁,虽然在当年也算是小小的长寿了,至少超过人均寿命一些了。他继承了来自父亲的遗产,大约是3万美金的房产以及布特与伦敦铜矿开发公司的几千股股票。那时候,他约有6%左右的利息收入,能够产生大约2000美金一年的现金流,而他在20来岁,买的一部二手雪铁龙,仅400美金。他每年2000美金的收入,足够供那时在巴黎的罗伊过上十分舒适优渥的生活了。

罗伊还有一个哥哥——莱斯利,活到61岁(1890年-1951年),不是太长寿,倒是他嫂子活了92岁。1892年,他的姐姐露西出生,活到92岁。(1892年-1984年)

鉴于罗伊的艺术天分与一定的资产,他在25岁左右,就已经开始投资艺术品了,说起来很有意思,他去华尔街做投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回馈艺术,他被当年梵高的经历刺激到了,他觉得,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为什么只有在死后才能获得世人的尊崇?于是,他想在有生之年,在那些艺术家们活着的时候,就大力支持他们,但是,这非常需要资金,于是,他就来到了华尔街……那一年,是1929年3月,(您看他挑的这年份~)他那时仅仅25岁而已。

不过,有天赋就是有天赋,他进入华尔街,仅仅就25岁左右,当时的他,就开始用套头交易了(对冲),1929年年末,他用对冲的方式(套头交易),投资了美国无线电公司。而这只股票,到了1930年10月,他100美金卖空的美国无线电公司,跌到只有2块美金。(后记,我本人开户时间大概也是25岁左右,我就属于不太有天赋的那群人,各种听消息买股,投机,搞得一塌糊涂。)

整个大萧条下来,他3万美金,竟然还剩下25000美金。亏损不到20%,要知道,整体市场亏损达到89%啊!注意啊,各位朋友,再次说明,好运气的重要性。又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遇到1929年的股灾,欧文卡恩是不亏,还赚了第一桶金。(几百美金,还不够罗伊一年的利息收入。)罗伊是亏损幅度很小,很小。要知道,这二位,当年都是20出头,如果这次世纪大股灾重创他们的话,或许,他们就极有可能不会从事投资这条路了。而当时他们的水准绝对不能说到了足够高足够令他们避免股灾的程度。而这个时候,好运气帮了他们。成就了他们。好运不会一直有,但是,重要的时刻,好运气会决定你的命运。多做善事,敬天爱人吧~(后记,我经常说,人生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一辈子很长,但是,转折点并不太多,出生一次,入社会入职场一次,婚姻一次,子嗣一次,健康,生活方式一次,大致会有几个这样大的转折点。哪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够受的!)

到了1930年4月3日,他仅仅27岁左右,罗伊就开始管理别人的资金了,这个人,就是他一生中非常喜欢的人之一,他的姐夫——艾伦.波特。

据称,除了最开始的亏损,罗伊这一辈子,从来没有一年是亏损的。这个记录是非常非常惊人的,如果是真的话。要知道,巴菲特都有2,3年是亏损的。只不过,巴菲特亏损得很小很小而已。而像罗伊这样,没有一年是亏损的,目前为止,除了研究罗伊有“号称”这个记录外,我还没有发现其他人有。这真的是一场了不起的投资马拉松。而且,罗伊的成绩斐然!

罗伊的公司——纽伯格巴曼公司在罗伊很早的时候,就创立了,那是1940年12月1日,他和罗伯特.伯奈特.巴曼一起创立的。巴曼比他小7岁。巴曼于1954年6月1日,死于白血病。享年44岁。非常遗憾……

罗伊的基金,在当年看起来,很有意思,我觉得,要写出来,供大家参考。美国,1940年代,是有共同基金的,据称,第一笔共同基金是美国马萨诸塞信托投资基金,成立于1924年。类似于我们公募基金的概念。就是万万千千小投资者,把资金委托给基金公司,让基金公司拿着一大笔众筹到的资金去寻找投资机会,获取高额回报。但是,那个时候,这可是稀罕货,毕竟,能够处理好投资的人,并不像今天那么多,而且,能够进入投资市场的机会,也不想今天这样随手可得。意味着,有高门槛。所以,当时的共同基金收费是非常非常非常贵的,贵到今天我看到的时候,都吓一跳。收多少呢?你买入共同基金的时候,就要收取8.5%的费用。你说吓人不?其他收费还不算。你投入100万,刚刚投入的时候,这100万,就有11.5万被瓜分掉了。我相信,罗伊当年也有同样的感觉,所以,他的第一只共同基金成立了,叫做——保护者基金,他的寓意也就是保护投资者,那是在1950年6月11日。这只保护者基金取消了巨额的佣金,所以,短时间内,保护者的基金规模就膨胀到了非常大。到1997年,这只保护者基金,近30年的历史,他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了80亿美金。到今天,2016年中,我从他们的官网上看到,(www.nb.com注意这个才是他们的官网)这家76岁的公司,已经管理了近2500亿美金的资产了。这实在很惊人啊~(比例是900多亿美金股票资产,1100多亿美金债券资产,近400亿美金另类投资资产。)如果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登录纽伯格巴曼的官网进行查询了解,有中文的哦~(后记,本文写于2016年,然而,两年后的2018年4月,管理的资金达到2950亿美金了。两年增加500亿左右的美金,哇~~)

这里,我们来对比一下中国的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我个人有个浅见。我认为,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最好少收甚至不收投资收益外的费用。因为,这会将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对立。也会令基金经理的注意力(至少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基金的规模与收费的类目上面去。你仔细想想啊,如果一个基金每年收取2%的费用(甭管是管理费,申赎费啥费的,只要不是投资收益中收取的),那么,作为基金经理,最想做的事情,排名第一的,一定是做大规模。仔细想想,1000万规模,2%每年的费用,那就是旱涝保收的20万。如果,你能做到10亿的规模,2%每年的费用,那就是,2000万旱涝保收的费用。想也不用想,基金经理的目标肯定将规模排到很靠前的位置,因为,这和他的收入(或者公司的收入)息息相关。这种钱,亏损也可以收取,不赚不赔也可以收取。所以,你懂得……而随着投资者越来越聪明,他们会非常注意这个非收益的费用。直到有一天,出现一个收费极低,甚至没有这种费用的基金出现。然后,投资者一算账,立马投入这种基金。每年2%,复利算下来,很多很多的~更重要的是,这种收费的模式,基金经理和投资者是站在一边的,且能建立很强的粘度,保持长久而稳定的关系,当然,前提是——投资收益还不错~(后记, 事实上,我本人购买的私募产品,就是不收这个旱涝保收的费用的。这也是我非常重要的考量。)

如果你是一位水平一般的基金经理,你一年只能赚取10%,那么,我投100万给你,你要收2万管理费用,还剩98万,这98万能赚9.8万,然后,你再分去20%,也就是19600元。我剩下78400元。你得2万+1.96万,共计3.96万。

而如果你收不到这2%的管理费,那么,基金经理仅仅只有1.96万,差一半还要多。这样,基金经理就会努力让自己的收益提升,如果提升不了,自然就被另一位水准更高的基金经理替代。

那么,如果,你是一位水平很高的基金经理,一年赚了30%,那么,100投给你,你能为我赚30万,这个时候,你不收取费用,但是,你需要把分成从20%提升到25%,也就是说,你要从这30万的利润中,提取7.5万,剩下22.5万归我。那么,我有22.5万,你有7.5万。皆大欢喜。

这时,有朋友要问了,第一,如果作为基金经理,我没有能力取得高额的收益,所以,不收取2%的费用的话,我生存有难度,呃~那么,请允许我用脚投票……

第二,我是一名很牛的基金经理,我即想要高比例的表现费用,又想要每年固定2%的管理费用。那我只能告诉你一个人,你问问自己和他的差距有多少,西蒙斯能做到每年收费用5%,收取利润的36%,只不过,他能够在2008年金融危机取得超过80%的收益。即100万,扣去5万管理费,还剩95万,这95万,他能赚76万,这76万,他要分走27.36万,还可以省48.64万给投资者。顺便说一句,他能做到34%的年复利。扣掉所有管理费和分成,还能有20%左右的年复利。

所以,我认为,罗伊当年推出的取消高额佣金的保护者共同基金,是他奠定自己华尔街大佬的关键一笔。他可能知道自己没办法做到像西蒙斯这样具有爆炸力的投资收益,但是,他选择了另一条路,收取极低的费用,然后,超长时间优质的服务他的投资者们,并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就。(近2500亿的基金规模,还是美金哟~)

发个感慨~我认为,未来会有一天,基金业界的“双二十”收费模式,很可能被“双十”收费模式打破甚至取代,更甚至被“只收表现费”的收费模式打破并取代。

如果一个基金采取2%的管理费+20%的表现费,那么,采取1%的管理费+10%的表现费做到什么样的投资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结果是一样的呢?

按照后端收取算吧,好歹好那么一点点。按照20%年收益算吧,很高了呢~

投资者投资100万,一年赚取20%,就是20万,这里提取20%表现费,就是4万,再收取2万管理费,投资者期末为114万,实际收入为14%。

那么,按照管理费1%计算,抽成10%计算,基金经理要做到多少,投资者实际收益才能等于上面的投资收益呢?(14%)

是不到17%,基金经理只要取得不到17%的年化收益就可以了。然而,常年取得20%投资收益的基金经理很少啊,真的很少,可是17%的投资收益,就多多了。

如果按照不收费用,就收表现费,这样的收费模式来说,那基金经理需要做到多少,才能让投资者达到14%的年收益呢?这里,我们为了公平,将分成提升到25%吧~

不收任何费用,赚钱了,分成25%的模式。

能够让基金经理在18.8%左右的年收益,即可提供同上所回报。

如果,遇到一个对自己有信心,并愿意长期建立投资合作关系的基金经理,将分成的比例降到20%的话,那么,17.5%的年收益,投资者即可获得以上收益。(14%的年收益)

看到我计算出来的这些收益比例,我想,以后面对基金的投资,各位朋友一定有了自己的定见。祝各位好运~(顺便说一句,基金经理的确压力比较大一点,竞争也非常激烈。不过,高水准好人品的基金经理还是这个世界上的稀缺资源!世人要珍惜~)

如同上一位(欧文卡恩)一样,罗伊也有一段十分十分长久的夫妻关系。他的妻子玛利亚(Marie Salant),毕业于拜恩堡大学(Bryn mawr),是经济学学士。他们是在1932年6月29日结婚。接着,罗伊和玛利亚就过上了幸福而美满的生活。截至1996年,他们幸福的度过了64年的婚姻生活。这里,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一段长期而稳定的婚姻,对人生究竟有多么大的影响。欧文卡恩是65年的婚姻生活。罗伊至少65年以上的婚姻生活。巴菲特也说过。这辈子最成功的投资,不是可口可乐,不是富国银行,是他选对了老婆。其实,看过巴菲特自传《滚雪球》之后,就会明白,他的太太苏珊对他的帮助有多大。遗憾的事情是,苏珊并没有陪巴菲特很久,他们1952年结婚,2004年苏珊突发心脏病去世,52年的婚姻生活。(比欧文卡恩与罗伊要短,但是,已经比绝大多数人要长很多很多了。)下次,我得找找反面例子,就是不断结婚离婚,但是投资做得很好的投资大师。试图反证,长久的婚姻生活,对良好的投资业绩,然并卵。老天保佑我,找不到!

罗伊很多年之后,又去纽约大学重修了经济学,师从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库斯.纳德尔。很值得思考。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在不断的不断的学习呢?这些人,就像脑袋里装了无限量空间的硬盘,每天都在不停的吞噬新的讯息,然后,加以消化。这实在是很值得尊敬的行为。曾经,我和一位商界知名人士有过一次交流,我认为很有趣。这位商界大佬,在中国八九十年代,就已发达。产业做得非常非常大,但是,他依然在拼搏,在前进。我心中一直对这样早已经财富自由的人,总是有个好奇心,是什么呢?因为,我从小开始,就在教育中,逐渐形成一种观念,退休观念。就是,现在努力的学习,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好事业,然后,赚钱,再然后,到老了,就退休,享受退休生活。我常年以来,对这样的思维,并没有什么异议。可是,当我在社会上久了之后,发现,诶~似乎有些人不是这样的。他们很早就有足够好的事业,足够让他们在余生都可以满足而幸福的生活下去的财富。可是,他们并没有退休啊,难道,退休不好吗?然后,我就试着用这样的问题——你这么勤奋的工作,是为什么啊?去询问各种群体的人,得到的答案,很让我觉得有趣。首先,我问过许多不是那么成功的人,坦白讲,他们的答案,总是几类:第一类,没办法啊,要生活啊,我怎么能不辛勤工作呢?家里有老人,有小孩,要花销啊,怎么能不辛勤工作呢?第二类,我不工作,我干什么去?每天玩?我也问过相对而言,比较成功的人士。他们的回答就比较有趣一些,比如,那位商界大佬,他应该钱花几辈子都花不完,世界各地都有产业。在一次比较轻松的氛围下,我也问了他这个问题:您一直这么勤劳的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他原话不记得了,大致意思是:首先为了自己,然后为了家人,再然后,为了身边跟着一路走来的员工朋友们,再然后,为了苍生。基本上,意思就是,奉献。早早的知道,自己这辈子来世上是做什么的,然后,一路向前,每日践行。我当时听了,还有些听不懂。后来,慢慢的,慢慢的,就体会到了。做投资理财,有足够的本钱,合适的投资策略,体系,很快,你就会发现,理财收入大于生活支出了,然后,理财收入每年都在进行复利的增长,而生活支出很有可能不变,甚至,越来越少,比如,房子也有了,车子也有了,小孩教育等等都有了,支出就渐渐变少。(非得有些昂贵的爱好者除外)那这个时候,能够支撑你不断学习,不断磨练,不断加强,不断前行的,一定不是简简单单的赚钱这件事,肯定还有其他的原因。在这里,我不做讨论,我始终认为,花钱比赚钱难得多得多。以后有机会,再新开文章,做出我的粗浅分析,供各位参考。

罗伊活了100多岁,跟他同时代的投资大师,有很多,而他的自传中,对这些投资大师,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很有趣,如下:

首先,他对格雷厄姆的看法是,格雷厄姆的理论体系很好,他十分相信,但是,他并不认为一直股票上涨了——比如5%——就要抛售。这一点,其实,也是我存疑的地方。格雷厄姆的书籍中,对买入的部分,做了相当相当多的探讨,无论是安全边际,还是市场先生,都堪称经典。但是,面对卖出,格雷厄姆的探讨就远远少于买入。尤其是他晚年的思想中,对卖出,基本上采取的是量化性的,机械性的卖出条件。格雷厄姆在《医学经济》杂志1976年9月20日的特别报道中,面对该杂志西海岸编辑巴特.谢里登(Bart.Sheridan)的采访,提出他的卖出意见:超过50%的涨幅就算很不错了,只要超过50%的涨幅,就卖掉它。如果达不到50%的涨幅,那么,在买入之日起,第二年年底无论如何,卖掉它。关于这一点,恐怕是他的徒弟——施洛斯实践得最好。可是,我依旧对这一点稍稍保留一丁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可能在卖出的时候,艺术性大于科学性。不过,这仅代表我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而已。(后记,非常有趣,我自己在这几年实践中,就遇到了这个情况。我大概在2014,2015年买了大量恒大地产的股票,平均价格5块左右,如果算上分红的话,应该是4块多。后来,众所周知,涨到了30多块,到今天,2018年4月6日,为25块左右。这个持有阶段,我思考了非常非常久,中间好几次想卖掉,因为,翻倍了,翻好几倍了。这个过程,以后有机会,我单独开一篇文章分享,但是,最后我没有卖,甚至,在中途暴跌的时候,还买进了。原因就是——无论如何,我现在无法说服自己,卖出一个股票是因为这只股票上涨了XX%,这个逻辑和一只持仓的股票下跌了XX%就要割肉卖掉一样,在我的逻辑中,无法说得通,所以,我就一直坚持拿了下来。至今大概有5-6倍的账面收益。)

然后,罗伊对巴菲特的认为是,他比老师懂得多多了。能力远远超过格雷厄姆。关于这一点,我是十分认同。为什么呢?我不说定量的东西,我说说定性的看法。我的浅见是,格雷厄姆是干一行,爱一行,他的内心,其实对证券分析兴趣寥寥,这一点,在他晚年的时候,尤其看得出。他致力于将他的价值投资体系简化,并且,普世化,让更多人的收益,目的在于这里,而不在于继续追求证券分析的“真相”。而巴菲特是爱一行,干一行。他在证券市场的追求似乎是无止境的,对投资的“真相”有着永不停止的探索,也就是说,巴菲特的进化,优化在不断的不断的继续,然后,对于普世化,巴菲特远不如他的恩师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用他的智慧,点亮投资的道路,让后人收益。巴菲特用他的智慧,赚取巨额的财富,然后,直接把财富捐献出来,让后人收益。二位都是伟人。造福世界的侧重点不一样而已。

巴菲特之后,再难有巴菲特,格雷厄姆之后,会有更多的格雷厄姆们!

罗伊对彼得林奇的看法是:彼得林奇是一位完美无缺的人,人品堪称第一。而且,有一点,相当令他佩服,林奇知道什么时候退出,回归家庭。这倒是!我认为,彼得林奇那样强度的工作,不退出的话,很可能就没有家庭了……

吉姆罗杰斯,这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位投资者,他非常非常潇洒,满世界跑。1970年的时候,罗杰斯给罗伊纽伯格做了9个月的助手,然后,就投入索罗斯的麾下了。不过,1996年的一次采访中,罗杰斯提出,罗伊是他的导师。

然后,有一位他提到的牛人,要介绍一下,叫做迈克尔.斯坦哈特。现年76岁,以后有机会,详细介绍他。这是一位牛人啊,智商极高的犹太人。1967年,也就是他27岁左右,成立斯登哈德公司,20年下来,年复利为27%。惊人不?他是非常非常典型的短线交易者,特别不喜欢巴菲特和巴菲特那套长线持有的投资理论。他一年花3500万美金购买华尔街的信息。极其善于做空。并运用大量杠杆。(请记住这个人,近年,他又重出江湖了,如果他不重出江湖,至少可以代表一件事,短线,杠杆,做空,也能够赚取惊人的常年收益率,要知道20年,年复利27%是什么概念啊!这代表一件事,目光不要太狭隘,世界很大。真的,什么拳都可以打死人。有些人会用你完全瞠目结舌的方式合法而长期的赚到巨额的利润并狠狠的碾压你投资世界观。不要去否定他们,虽然你可能永远学不会。)

罗伊认为罗伯特·威尔逊——Wilson Associates创办人是华尔街成功的投机者之一,而且,他只为自己的钱做投资。无论是多头还是空头,他都很擅长。他退休时,把自己的钱委托给27位投资方式各不相同的专家打理。——86岁,威尔逊因中风备受折磨,从曼哈顿的公寓跳楼身亡。很遗憾啊……又是一位长寿的投资者,有机会介绍这位牛人。

最后,谈谈他在自传中的一些投资建议。

他有个很棒的建议——你可以学习成功的投资者的经验,但不要盲目追随他们。因为你的个性,你的需要与别人不同。你可以从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中选择适合你本身,适合周围环境的东西。深得我心啊~大部分人都一来就学巴菲特,索罗斯,礼佛摩尔等等大师,其实,不一定适合自己,可以多看看,多了解,多研究,但是,不要轻易模仿,行动。因为,你自己和他们的人以及环境,是全然不同的。

他坚持长线思维。他认为,恐慌一般是感性的,时间短,振幅大。他也非常强调时机的重要性,多少算是择时吧。而且,特别坚定止损在10%左右的范围。可能是当年理查德 惠特尼1929年全军覆没给他带来的影响。对于这一点,我个人有一点点存疑。我认为10%的止损不太适合我自己。我通常不太有止损这个概念。除非公司发生巨大的变化,或者公司产品的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否则,我一般性不太愿意卖出。

华尔街有一种说法,如果你持有一只股票时间够长,就能赚钱,整体看,这么说是对的,但不适用单个公司,因为这样的公司很有可能破产。关于这一点,我深感认同,其实,看看几十年前的大公司们,还剩下几家?有时候,超长期投资,选择ETF是很合适很合适的。因为,ETF会在那些公司破产之前很久,就剔除那些公司了~

他完全不相信会存在一个永久不变的产业。——某个时期,普通股可能是最好的投资。某个时期,房地产可能是最好的投资。学过中国易经,你就很能了解这个——变易的概念。的确如此。

他对股利有如此看法——分红派息很重要。需要加以考虑。如果分配方案是适当的,股价可能上一个台阶。如果公司分出90%的利润,注意,这是一个危险信号,下一次也许就不会分红了。如果仅仅分出10%的利润,也是一个警报,一般公司分配方案是分出40%-60%的利润。许多公用事业的股票分红比例还会更大些。其实,这一点,倒是很多人忽视了,至少我自己之前就忽视了,其实,现在各位可以看看目前分红很高的公司的年报。看看这些公司拿出盈利的百分之多少进行分红,看一看,或许你的一些决策会有些许变化。

他对市盈率看法是有很深见解的。和戴维斯家族的戴维斯双击理论很相似。似乎他能接受的最高的市盈率大约也就是20倍左右,要是他现在还活着,看着中国A股的市盈率,恐怕老爷子心脏也会受不了。

他特别重视多元化以及逆向投资。注意,这里又有一位大师是非常重视多元化了,等我整个系列下来,看看重视多元化与集中化的大师最终的比例会达到多少吧,我也很是期待啊。

他人生哲学一部分是:会挣钱,也要会花钱,而且要把钱花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高度认同啊~

好了,最后谢谢罗伊对长寿的一些意见。

他认为自己长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散步。然后,幸运,幸福和中庸之道也可以帮你长寿。暗合老子的思维啊~他还认为,就算是退休之后,也要尽量使自己忙起来,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

富兰克林的——早睡早起,健康,财富,聪明将会伴随你。以至于他94岁之后,依旧5:30-6:00之间起床,然后立刻做些运动,之后冲个澡。接下来,就是吃早餐以及看新闻报纸啥的,早上八点之前,他就开始和朋友在中央公园散步了,一般散步半小时到40分钟,然后,8:45左右,开始工作。并且,每周一,三,五,他会和教练一起做42项较为简单的锻炼。长的一分钟,短的不到一分钟。也就是锻炼45分钟左右。

他很强调道德,道德文化协会对他的生活起着引导作用,并且是这个协会的主席。并且,他的三个小孩都是道德学校毕业的。

这里顺便推荐一本书,这也是我研究长寿投资者们的发现——《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我看到书名就很好奇,一位在美国的投资者怎么会对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有兴趣呢?后来,买回来一看。哇,收获非常非常大。下次有机会再专门写出来供各位参考。总之,我很推荐这本书。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对罗伊.纽伯格的投资历程的一点点小小的研究。我在研究的过程中,收获很大。不仅仅是投资,还有很多投资以外的东西。其实,我研究一位长寿的投资者,不是上上百度就罢了,我得去维基百科,google,bing,然后,找到他们官网,再然后,找到他们的采访记录,以及,自传之类的,那么,这个过程,其实,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因为,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似乎在体会他们的思想与决策,以及,对生活的看法,理解。

谨以此文,献给华尔街最受尊重的投资者之一,美国艺术史上最值得尊敬的投资人之一——罗伊.纽伯格。(1903年07月21日——2010年12月24日,享年107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