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文川藏书不计私守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7-22


  孙文川(1822—1882),字澄之,又写作澂之,一作伯澄,上元(今南京)人。他少年时就很聪明,又喜欢读书,尤工诗赋,在惜阴书院肄业时,课考成绩常常名列第一,当时主讲书院的思想家、著名学者冯桂芬特别欣赏他。。

  年轻时,孙文川就与金和、寿昌、蔡琳齐名,号“白门四俊”。这是继“石城七子”之后,活跃于金陵文坛上的几位英才俊杰。

  孙文川是位传统文人、学者,也是一位藏书家,在太平军占据南京十多年间,孙文川避难上海,又在海关工作,收入稳定,使他有条件从事收藏。他喜欢搜集古钱币,著有《古钱谱》一书。他的藏书也很丰富,且多为元代和明代的刊本、抄本,其中包括元刊本《春秋属辞》,还有明刊本《东南防守利便》、《宜斋野乘》等古籍。

  值得一说的是他藏书的理念。历史上很多藏书家视藏书为私有,特别是一些珍本善本,更是束之高阁,秘不示人,且要子孙世代守护之,不得为外人所有。而孙文川不是这样,他主张藏书不计私守。

  他在自己的一方藏书印上,刻了一首五言长诗,长达34句,载其《读雪斋诗集》卷之八,作为他的藏书铭,充分表达了他对藏书的态度。

  诗云:
  宝翰垂千秋,人无百年寿。展玩聊自娱,岂计收藏久。我闻唐杜暹,撰铭书卷首:鬻借为不孝,惟属后人守。又闻赵吴兴,作诗题卷后:但禁他室买,戒以弃勿取。二公诚爱书,而我意则否。子孙为凤麟,嗜古意必厚。我爱彼更珍,搜采成丛薮。何待我贻留,彼自能寻剖。子孙若豚犬,压架已孤负。摧烧或化薪,弃置更覆瓿。尤物遭轻亵,贻者执其咎。不如付赏音,什袭重瑶玖。品题增光辉,益令传不朽。由来天下宝,不妨天下有。但祝得所归,勿落俗士手。

  诗中提到的杜暹是唐代名臣,曾任安西副大都护和碛西节度使,其藏书铭是:“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卖)及借人为不孝。”诗中所说的赵吴兴,即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他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故史称赵吴兴。他的藏书铭是:“吾家业儒,辛勤置书;以遗子孙,其志何如。后人不读,将至于鬻;颓其家声,不如禽犊。苟归他室,当念斯言;取非其有,毋宁舍旃。”

  这两位历史名人,一个认为子孙把书卖给他人或借给他人,就是不孝的行为;一个认为后人不读书还要把藏书卖给别人,就有损家庭名声,连畜生都不如。

  对照孙文川的藏书印文,这两人的思想就太狭隘了。孙文川的藏书铭可说是中国藏书史上一篇珍贵的诗论。诗中表达的“岂计收藏久”、“不妨天下有”的藏书思想,受到有识之士的赞扬。有研究者认为,他的藏书理念为清末以后一些私人藏书楼演化发展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思想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