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儿时“打仗”

 西岳文化 2020-07-23

儿时打仗

文★白韶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没有电视和电脑,看露天电影就成了我们这些孩子的共同乐趣,尤其是战争片和武打片,百看不厌。那时候,家家孩子多,我小时候所在的村子十几岁的孩子就有五六十个。

战争片看多了,我们就学着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分两派来“打仗”:一派演“八路军”,一派演“日本鬼子”。

“打仗”之前,我们首先要选一个队长,由他全权指挥,然后准备服装和武器。要是谁有军装或军帽,那简直太威风了,必然成为“队长”的热门人选。一般情况下,所有的队员“军帽”都是柳条编成的环,“武器”则是棍棒、小石头和小石块。

“战争”开始后,先有小分队冲在前面,趴在田埂下,观察对方的火力。哪方的火力大,哪方的得胜率就大。一旦冲锋队员压下对方的火力,其他队员会在队长的指挥下,大喊一声“冲啊”,在旁边的号手吹起“冲锋号”后,一下子冲上去,手里的小石头或小土块雨点一样猛砸对方,让对方节节败退。

那时的我们,上课时还在一个班上是同学,放学后一旦打起仗来,就成了敌我双方了。势均力敌时,双方互不相让。一旦队员被打哭或是田埂上冲锋时不小心摔进水田里,双方就马上停止战争,这一仗也就结束了。

虽然那时候村与村之间的孩子经常“打仗”,都有过挨揍的经历,但从没有记仇的。几十年过去了,虽然我们早已天各一方,可小时候打闹的情境至今令我们难忘。

作者简介:白韶钟,男,党员,1958年12月生,莘县张鲁镇大索庄人,大专毕业,现在莘县俎店镇人民政府工作。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关于赞赏

赞赏金额全部归作者。7天内点击量超过1000的,另加稿费10元,超过2000加20元,以此类推;7天内留言20条以上奖励10元。作品发布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给原创作者。须加微信suyan834398802

投稿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