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短小说”——只有三个字,值得品味!

 西岳文化 2020-07-23

味外之味

张玉庭

                                    

读书,尤其是读难懂的书,的确需要一种攻坚的精神。

如若不信,请细品杨万里《诚斋集 习斋论语讲义序》中的一段话:“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曰我读书者,否也。” 

其意是说:只有细细品味出书中的深意才可名之曰读,如果不知深意便自以为是地说我在读书,那其实是算不上读书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那种浅尝即止、不能攻坚的的读书方法,的确不能叫做真正的读。

我就有过这样的体会。

记得有一次读一篇外国的小说,全文虽只有“神垂死”三字,却是一次超短小说大赛的问鼎之作,凭什么?为什么?这三个字的小说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于是我就反复地想,再三再四地读。我先是细品“垂死”二字,何为“垂死”,我想至少有三个意思:

其一,“垂死”是一个过程,一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死前必有极痛苦的挣扎。

其二,“垂死”是一种无奈,当事人并不想死却又不得不死,他欲活不能,无力回天,这才只能苦苦地品味煎熬。

其三,“垂死”是一种状态,一种足以“警示”世人的状态,这才值得人们细想“垂死”的原因。

然后我又细细思考这位“垂死者”的身份,是谁?竟然是神。

天哪!这世界究竟怎么了?连神都在“垂死”,何况乎人?

那么,神怎么会“垂死”?神不是极有力量极有威望吗?难道这力量这威信已荡然无存?想必是这个世界充满了危机,那么,是什么危机?是生存环境极度恶化,还是意志信仰普遍崩塌?

显然,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没了希望......正是这种普通存在的危机感,才导致了这种连神也不能超乎其外的“垂死”之痛。自然,也只有读到了这一步,我才总算弄明白了这篇短文的“味外之味”。

还有一篇外国小说更值得细品。那小说的情节是:

夜半三更,荒郊坟场,在令人胆寒的闪电和振耳欲聋的霹雳声中,所有的坟茔都突然裂开了口,从中钻出数不清的大鬼、小鬼、男鬼和女鬼,他们的眼里闪着狰狞的鬼火,恶狠狠地盯着坟墓前的墓碑,然后趁着闪电,纷纷伸出利爪,蘸着眼里的鬼火,在冰冷的石碑上使劲地抓挠。

在令人惊骇的闪电的光芒中,他们的手指深深地嵌入墓碑之中,再使劲一抓,碑上的文字便被抓掉了。眼见碑文已不复存在,鬼魂们这才轻松含笑,又纷纷钻进了各自的坟茔中。

这的确是一篇极怪异的小说,它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我苦苦地想,思考再三才恍然大悟。

我是这么想的,既然所有的鬼魂都在夜半出来,既然他们都曾借着电闪雷鸣奋力抓掉墓前的碑文,就说明是这碑文压得他们夜不成寐。

碑文者何?不就是人们对死者的评价吗?所谓“不能容忍碑上的文字”, 说穿了,不就是不能容忍碑文对他们的评价吗?换言之,正因为碑文上的文字压得他们无法安睡,这才起而造反愤而抓碑的。

显然,小说表达的主题是,在西方世界,对于人的评价常常不客观、不准确,试想,连鬼魂都受不了,何况乎活人?

自然,也只有到了这一步,我才读出了小说的“味外之味”, 明白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再试想,如果明明不能破解小说之妙却非要说自己读懂了,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如此看来,读书决不是简单的消遣,读书既是“攻坚”,也是“览胜”,要想读出文章的“味外之味”,不下苦功是肯定做不到的的。



作者简介:张玉庭  淮南师院中文系教授 安徽作家协会会员 《读者》杂志签约作家,出版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爱情四重奏》,刊首语集《青春女神嫁给了谁》,文艺随笔集《美与趣》、《理与趣》、《情与趣》、《雅与趣》、《书中的红豆》、《点击智慧》,爱情美文集《醋溜男女》、《爱情麻辣烫》,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会开花的故事》,童话集《男孩帅帅和老鹰秃秃》。主编小作家丛书《小荷才露尖尖角》、《看我七十二变》、《梦,从这里起飞》、《神奇的童话树》等。有大量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如各种年选、双年选和不同版本的小小说精品集、语文教材、教辅用书、中考试卷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