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真正的中庸之道?能为我们所用吗?(二)

 心慧文化 2020-07-23

作者:张老师

  率,根据《说文》:捕鸟毕也。象丝罔,上下其竿柄也。《说文解字注》:捕鸟毕也。毕者,田(畋)网也。《康熙字典》引《玉篇》:遵也。引《广韵》:循也。《书经·太甲》:率乃祖攸行。《诗经·大雅》:率西水浒。注:循也。又引《广韵》:领也,将也。由此可知,率的本义是指捕鸟网,用网捕鸟又引申出率领、引领,又引申出遵循、沿着。所以,率就是遵循的意思,率性就是遵循着良善的本性。

  道,根据《说文》:所行道也。《说文解字注》:毛传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谓之行。道之引伸为道理。亦为引道。《古代汉语字典》:道本指道路。用作动词,取道、赶路。《诗经·小雅·何草不黄》:有栈之车,行彼周道。《战国策·齐策》:小国道此,则不祠而福矣。又引申出渠道、途径,道德、道义,道理、规律等。综上所述,道就是所行之道,就是指正在走的道路、路线。当然,也包括了比喻性质的道路,如《中庸》所说的良善的道路。

  很显然,《中庸》的道不同于《老子》的道,《老子》是因为有一个东西“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因“吾不知其名”,才“字之曰道”,老子是把那个先天地而生的混成之物,取个名字叫作道。因此,不能把《中庸》的道与《老子》的道混淆了。

  明白了道就是“所行道也”,“率性之谓道”就是:所行的是遵循着良善本性之道,表示我们所走的,是一条遵循着良善本性的道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就是:上天命令人有了良善的本性,人就要走在遵循着良善本性的道路上。

  修,根据《说文》:饰也。《说文解字注》:饰也。巾部曰:饰者,刷也。巾部曰:刷者,饰也。二篆为转注。饰即今之拭字。拂拭之则发其光采,故引申为文饰。女部曰:妆者,饰也,用饰引申之义。此云修饰也者,合本义引申义而兼举之。不去其尘垢,不可谓之修;不加以缛采,不可谓之修。修之从彡者,洒刷之也,藻绘之也。修者、治也。引申为凡治之称。匡衡曰: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馀,而强其所不足。《康熙字典》引《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饬也。又饰也,葺理也。《书·禹贡》:六府孔修。饬,通饰,整顿、整治,修饰。葺,修补。综上所述,修就是修整、修正。

  《中庸》所说的修道,可不是修仙得道的意思,也不是要把良善的道路再修整修整。《中庸》所说的“修道”,就是指要把自己修整在所行的道路上,一旦发现自己走偏了,就要马上修正过来,就是始终要让自己走在良善的道路上,这才是修道。

  教,根据《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康熙字典》又引《广韵》:敎,训也。《玉篇》:敎,令也。《康熙字典》又引《释名》:效也,下所法效也。综上所述,教就是上施下效,就是上面在教下面在学,也包含了两层意思,并不只指单方面的教育、教化。

  既然修道又称作教,教就是上施下效。下效的当然就是我们人,那么上施的又是谁呢?答案又回到了前面的第一句话“天命之谓性”,上天的命令就是上天对我们的教育,上天教育我们必须遵循良善的本性,我们接受上天的教育,遵循着良善的本性,这就是是率性,在遵循着良善本性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走偏了就要及时修整,通过修正不让自己偏离良善的本性,这就是修道,能够始终让自己走在良善的道路上,就是对上天的效仿。这才是真正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之所以要对《中庸》开头的三句话,如此不厌其烦的讲述,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针对有些资料上,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古文这种情况,特别是对性、道、教这样的关键字,如果只是很简单的把性解释为天性,把道解释为规律,把教解释为教化,这样的理解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才特意对命、性、率、道、修、教这六个字,尤其是对性、教这一类,由几层意思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个小句子一样的关键字,作了尽可能详细的解释。希望大家在以后读解古文的时候,也能够用古代汉语来理解经典。

  二,是针对有些资料上,所理解翻译的文字章句不连贯这个情况,比如把《中庸》开头的三句话翻译成: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或者翻译成: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显然这样的理解是不够深入的。

  如果把天、命、性、率、道、修、教这七个关键字,联系起来理解的话,就可以得到一条非常通顺连贯的思路:上天是高高在上的,所以才有资格发布命令,这就是天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上天的命令都是良善的;上天的命令是下达给人类的,所以人性的本善就是来自于上天的命令;人能够服从上天的命令,遵循着良善的本性,坚持走良善的道路,这就是率性;人能够接受上天的教育,及时修正自己不良善的心,始终保持良善的本性,这就修道;人的修道也是来自于上天的命令。

  通过以上比较,相信大家的心里,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三,是为了说明《中庸》开头这三句话,其实已经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为儒家思想的形而上本体,就是上天,仁、义、礼等一切良善都来自于上天的命令。所以,人们就应该用良善的心去学习并践行仁、义、礼,并在此过程中,克制自己的私欲之心,把自己的心始终修正在良善仁爱的道路上,儒家的修齐治平也是以这三句话为基础。只要能够明白这三句话的意思,也就明白了整个儒家思想的基石和脉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