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系不谈EVO,纵是GTR也枉然 | C.经典

 CLauto酷乐汽车 2020-07-23

Clauto


我们要做全中国最努力懂车的群体

就一张图,拿去,不谢!

还是不想说话

再来一张图

拿去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诺,最好的对手&最好的朋友!


Lancer Evolution

EVO,枪骑兵,这些名字,在中国这一代的车迷心中的地位,不亚于当年Jordan先生在NBA地位。正是因为一辆EVO可以给车迷们无限潜力干掉各种超跑的的希望,也有着无限的改装与折腾的乐趣,也是因为此,才有了EVO的神话般的传奇。

没有500匹都不好意思出门!为性能而生!这就是Lancer Evolution!

为拉力赛而生

在一九九零年代初,不少车厂为了参加以A组赛例为基础的比赛,而纷纷推出基于基本款车型的Evolution或简称EVO,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甚至已经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是Evolution这一称谓的唯一持有者的,莫过于三菱Lancer Evolution。

一九八零年代,汽车运动进入一个巅峰时期,而在这个巅峰时代里,拉力赛无疑是最吸引车厂参与的比赛项目之一,甚至有前后23个车厂参加过当时盛极一时的B组时代。不过随着B组的赛车改装竞争越趋失控,赛车性能越来越恐怖以至于难以驾驭的程度,在1986年,以205T16的一场惨重的事故为分水岭,宣告了B组赛例的废除。自此WRC的最高组别是国际A组赛例(基于原装车,改装程度远低于B组,而在N组之上)。

当时A组赛例也统治了DTM、ETCC等房车赛事。同样采用A组赛例的赛事里,并非每一个车厂都能生产出满足A组赛例对车型的最低产量要求,为了保持A组赛事阵容的丰富性,FIA调整了A组量产车的定义,不仅仅限于基本版,只要是车系的高性能细分型号(例如日产Skyline GT-R,奔驰190E AMG)能达到一定产量(这一产量标准随年份调整)即可。


各大车厂为此争相推出EVO车型,而且由于A组赛例对改装幅度限制更加严格,因此EVO车型除了用来满足最低产量许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将对赛车的性能诉求“预设”给量产车(再以日产Skyline GT-R为例,之所以搭载RB26DETT引擎,就是为了引擎容积乘以1.7之后恰好位列A组赛例的4500cc组别)。因此九十年代初期,面向公众发售的EVO车型,并非完全是噱头,事实上都是车厂在为赛场争胜的产物。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甚至已经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是Evolution这一称谓的唯一持有者的,莫过于三菱Lancer Evolution。转眼二十年,EVO说再见。

Jeff Pedregon‘S EVO

生于1992年

1992年第一代Lancer Evolution诞生。1987年B组赛例废除之后,三菱公司进军WRC的策略就有所调整了,基于当时三菱的市场定位和希望通过WRC带给消费者的信息,以四门轿车Galant代替之前参加B组的Starion。搭载4G63引擎以及四驱系统的Galant VR-4的确通过WRC大大提升了知名度,也让大众认可了VR-4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的绝佳平衡。

然而随着车系更新换代,客户对Galant这一中型轿车的空间和设备的追求,迫使Galant的车身尺寸增大,车重也随之上调。这样一来对于征战WRC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丧失了紧凑的车身意味着在恶劣路况中穿行不再如鱼得水,过高的原始重量在A组赛例下也无法大幅度削减。

还好三菱已经立项了入门级轿车Lancer,为了保持在WRC里面的竞争力,三菱决定委派尺寸更小车重更低的Lancer投入到WRC里面。然而1.5L自然进气的引擎显然不可能在A组赛例之下为车队夺得好成绩,将Galant的4G63和四驱系统移植给Lancer是车厂可以选择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出路。

于是,第一代的Lancer Evolution就在这样的因缘际会中诞生,4G63也因此和Lancer产生了影响车坛二十年的化学反应。值得留意而且几乎所有读者都留意到的是,同样的故事也在三菱Evolution的老对手翼豹STi身上上演,几乎是同时,翼豹取代力狮,以EJ20加四驱系统投入到WRC中,而对应的量产车,就是翼豹WRX。

Archie’s STI

3天内的热销奇迹

第一代Lancer Evolution预计只生产FIA规则下限的2500台,推出市场的三天之内把这些产量完全消化掉的市场反响告诉三菱,你做了这么一辆好车出来,难道就不能稍微再追加一点产量吗?后来第一代Evolution的产量在原来基础上翻了一番而达到5000台。就是这5000台的初代EVO,奠定了EVO车系今后在日本乃至全球车坛的经典地位。

源自Galant VR-4的4G63引擎,马力输出上调至250匹。在同时期的量产涡轮增压引擎里面,超过100匹升功率的车本来就不多,125匹在当时可谓是天文数字,就如同它那个硕大的前置中冷器那么令人吃惊。以GT-R三分之二不到的价格就能买到马力只少了30匹(当然R32 GTR的马力虚报那是人所共知的)的涡轮增压车种,并且车重比GT-R来说优势将近有200公斤。当然第一代的EVO原始到不能再原始,从前驱平台改为四轮驱动,那时候还没有ACD和AYC,后轴的轴间差速器还是粘滞耦合式(靠差速器油发热后的黏力锁死左右半轴),和GT-R R32的ATTESA和后轮主动转向的技术含量那是没法相提并论。


与其说这是一辆公路跑车,倒不如说是三菱将要拿去WRC上争胜的元素拼凑在一辆Lancer上。然而Lancer在WRC上赢得第一座冠军要数Evolution问世后的第四年也就是1996年,而Evolution却无心插柳地,从卖出去的第一辆就成为了每个年轻人都梦寐以求的高性能道路车。


也就是从EVO第一代开始,就有了RSGSR的划分。RS相当于赛车的基础版,塑料后视镜、钢圈配细胎、无空调、基本座椅,设备简单得只能让人从销售店开回车队改造车间,是专门为赛车改装而准备的版本,可以根据赛例而轻松地改造出N组或A组的赛车。而GSR就是街道版,日常可以驾驶的高性能四门轿车。


EVO I、II、III,剑指杀戮


车型平台来说,EVO的第一至第三代属于Evolution的第一世代,伴随着Lancer在1996年换代,EVO进化至第四代CN9A,4G63引擎也反置了,这标志着第二世代EVO的到来,共用CP9A这一车架代号的五代目和六代目,包括为三菱首获WRC厂商冠军而推出的限量版Tommy Makinen Edition,这也是EVO车系达到在WRC舞台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第三代目CT9A 在WRC上的表现却每况愈下,与此同时其公路性能又再更进一步,甚至可以说工程师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都投放给了如何让Evolution在铺装路面更加彪悍,这也正式奠定了它公路街霸轿车的江湖地位。至于第四世代的CZ4A,甚至已然独立于Lancer车系而独立存在,WRC已经跟它无关,4G63已被4B11替代,SST双离合变速箱在强调着三菱始终紧贴汽车科技的前沿。只不过Evolution车系似乎要止步于此,用这样一种方式让人有“十代Evolution也是一个经典”的结论。


前三代也就是被称作第一世代的EVO I、II、III,是最原始的,最赤裸裸地剑指竞技场的EVO。先不说它们略显糟糕的公路性能,但假如时光倒流二十年,三菱的这一杰作绝对是惊世骇俗的。也是由它一诞生就奠定了EVO的大部分被誉为经典的元素而从未改变,2.0L涡轮增压引擎,四驱系统,巨型气坝,大尾翼,横走向长方形大灯,开孔引擎盖,无上限改装潜力,5个座位的跑车杀手……如果说Evolution这个单词有哪个车系可以使用做注册商标,也许只有三菱才这般实至名归。

其中配图部分,只为赏析,不要纠结到底是几代!


Clauto小C整理编译于各大网站和Tumblr

若有冒犯,请及时联系我们

我们将及时处理


| 秩序 |

CLauto出品,必属精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