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庆祥读书札记之二]奇人奇书—— 张期鹏和《高莽书影录》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0-07-23

高莽是谁?好多朋友会问。高莽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学者、作家、画家,是“四位一体”、门门皆精的大文化人。但在张期鹏编著《高莽书影录》之前,一般读者对高莽知之甚少。

高莽,1926年出生于哈尔滨,17岁就翻译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上世纪50年代,他从哈尔滨调到北京,在中苏友协总会工作,多次随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苏联。他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让在场的苏联人都感到有些意外。后来中苏交恶,他也与苏联中断了联系。

1983年,在中苏关系中断20年后,高莽和戈宝权应苏联作家协会的邀请,去莫斯科出席国际翻译家大会。回国后,他激动不已,记录下久违的城市和朋友,也描写了苏联风情,介绍了苏联人民对中国古老文化的兴趣。1986年,他把此行的散文随笔结集出版,书名《久违了,莫斯科!》这是高莽先生正式出版的第一部著作。

这位60岁的老人,敏感的看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障碍已经拆除,他像一位30岁的运动员,立即站在了起跑线上,用余生冲刺。到2017年之间,接连出版了著作28种,画册6种,译著、编著、合译达40多种。上帝一定是爱惜这位全才,让他生命的最后30年,以旺盛的热情闪现夺目的光彩。直到2017年的6月29日,我还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读到他的文章《浴火重生的凤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里,他还在回忆俄罗斯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三个月后的10月6日,高莽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他是一个奇人。他的学历不高,中学生,可他却与那么多文化名人有交往。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为巴金画像,到巴金百岁华诞又绘制了一幅长五米,高两米的《巴金和他的老师们》。他将所有影响巴金创作思想的如卢梭、雨果、左拉、狄更斯以及俄国、日本和中国的文化大师置于一个画面之中。

他那部《品读文化名人》一书,涉及中国和世界27国67位文化名人,中国从孔子、屈原到梅兰芳,印度泰戈尔、挪威易卜生、丹麦安徒生、德国歌德和贝多芬、英国莎士比亚和雪莱、法国有巴尔扎克和雨果,总之,我们熟悉的无一缺漏。他的著作不仅介绍了名人的成就,也回忆了交往经历,用画笔创作了众人的肖像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

在《高莽的画》一书中,他用油画、水墨画、钢笔画、素描绘制的中俄文化名人肖像画,从最早的1799年出生的普希金画起,把200多年间的俄国大文豪果戈理、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奥斯特洛夫斯基、肖洛霍夫这些人物,一一画出了个性,呼之欲出。看着那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他们正在朗诵自己的诗文,一个个熠熠生辉的人物构成了俄罗斯文学灿烂的星空。1999年,在纪念普希金诞辰200周年的时候,高莽画成三组十二幅普希金生平组画在莫斯科展出。他在这个自己认定的领域,几十年如一日,勤奋专注,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俄罗斯世界”。

每次到俄罗斯访问,参观大师故居,高莽都用文字与画笔向大师们致敬。他的绘画开始于11岁,在家乡教会学校读书时,按老师要求临摹了一幅普希金画像,从此普希金走进他心里。当然,普希金也是一位画家,一生画了1500幅画呢!

最珍贵的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画册》,选取了马恩最光彩的感人故事。那是在干校,找到一本马恩生平回忆录,偷偷地画了7年,共57幅。1979年五一劳动节,在北京中山公园展出25天,受到观众的高度赞扬。

在《高莽画画》的画册里,还能看到鲁迅、茅盾、巴金、丁玲,艾青、何其芳、季羡林、俞平伯等人的画像与风采。当代身兼翻译家、作家、学者,又同时是画家的,仅高莽先生一人。

他翻译苏联文学,不仅登上事业的峰巅,还收获了爱情。1948年,哈尔滨排练了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气质高贵而又漂亮的女主角冬妮娅,由当地一位小学校长孙杰饰演。这部话剧是高莽翻译过来的,两人由此而相识、相恋、结婚。1956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赖莎访华,在全国各地作了多场报告,高莽为她担任翻译。当她得知这段姻缘,一定要见孙杰,还戏称自己是他俩的媒婆。晚年,孙杰双目失明,高莽写的每一篇文章发表之前,都要给盲妻念上两遍。孙杰不满意的地方,他都进行修改。

这部奇书,奇在作者张期鹏入手及时。他写道:“我与比我大整整40岁的高老能有这样一份机缘,缘于读书,缘于热心助人的自牧兄。2014年,我的散文随笔集《做个真正的读书人》出版时,自牧送来了高莽的题签。”从此,一个看起来十分遥远的著名翻译家、学者、作家、画家,似乎一下子走到了我的身边,十分亲切和熟悉起来了。”

作者2015年6月第一次拜访高老,带去多年苦心搜集的高老著作请他签名。老人就在带去的高莽散文集衬页上为作者画像。寥寥几笔生动传神,还题写:“四十八岁的张期鹏留念,八十九岁老朽高莽画。2015年6月28日于北京老虎洞。”2015年8月,当作者第二次拜访时,高老又在作者带去的《妈妈的手》这本书的扉页为他画了一幅漫画像。

回到济南,从8月忙到次年5月,张期鹏拿出了《高莽书影录》这部340页的书稿。这让90高龄的高老赞叹不已:“期鹏搜集资料,撰写书稿绝非易事。但他一贯认真,字字推敲孜孜不倦,在短时间里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程,远远超乎我的想象。”也幸亏期鹏是学者型的拼命三郎,倘或他行动迟缓,倘若不日夜奋战,这部大作就得不到高老首肯,成为永久的遗憾了。  

在学者如林的当今中国,张期鹏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但他很低调。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成熟的谷穗总是深深垂下它那籽粒饱满的头颅。”张期鹏还说:“人之一生,这样充实,美好的经历常常不期而至,只要你喜欢读书。”他是幸运的,他在高老最后的两年里,迅速投入高莽学术研究,取得了难得的成果。他的文字朴实平易,充满了迷人的魅力。读这本奇书,如同和高莽先生面对面。

高莽先生也是幸运的。他在90高龄,亲眼目睹一位山东学者用“书影录”形式,全面整理他的著述,系统评价他的贡献。他晚年开始著述,却托举起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世界文化名人群体。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这块高原上,欣然回眸,他用生命栽培的林莽郁郁葱葱。

作者简介:韩庆祥,退休赋闲,热衷读书写作。系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历下区作协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