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旅游日,我们不能忘记徐霞客,更不能忘记丁文江!

 昵称66096130 2020-07-23

“癸丑之三月晦(公元1613年5月19日),

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

意山光,俱有喜态。”

丁文江与《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的一部名著,也是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游览和地理考察的真实记录。学习地理、从事旅行工作的人没有不知道《徐霞客游记》的。可惜的是,这部伟大的科学著作,未能全部保存下来,因为徐霞客在世的时候,他的游记还未来得及整理,就身患重病离开了人世,留下的只是没有编订成册的手稿。数百年来,很多人自觉地加入抢救《徐霞客游记》的志愿者行动中来。

丁文江就是这群志愿者中的佼佼者。丁文江极为推崇徐霞客。他在《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中回忆道:“初不知徐霞客其人。辛亥自欧归,由越南入滇,将由滇入黔。叶浩吾前辈告之曰:‘君习地学,且好游,宜读《徐霞客游记》。徐又君乡人(徐的故乡江阴与丁的故乡黄桥隔长江相望),表彰亦君辈之责。’元年寓上海,始购得图书集成公司铅印本。”而真正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则是在三年后的云南地质调查时:“三年复入滇,携棚帐二、仆五、骡马马九,独行滇东滇北二百余日,倦甚则取游记读之,并证以所见闻。始惊叹先生精力之富,观察之精,记载之详且实。”这是一位地质专家对前辈同行的评价,在丁文江心目中,《徐霞客游记》也已由消闲之书变成了专业著作,同时,丁文江还赋予了这本书强烈的时代意义。

丁文江实质性整理《徐霞客游记》工作开始于1921年的夏天,他亲自绘制了一幅徐霞客游踪的总线路图,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丁文江认为,“舆地之学,非图不明。先生以天继之资,刻苦专精,足迹又遍海内,故能言之如指掌。后人限于旧闻,无图可考,故仅知先生文章之奇,而不能言其新之所在。”只有配以行踪图,才能“使读者可以按图证书,无盲人瞎马之感。”

1921年的丁文江正在地质调查所所长的任上,所务繁重,难以抽出大量时间绘制详图,因此他嘱托同事、朋友们野外作业、旅行时代为留意。数年中,他们陆续提供了不少徐霞客到过的国内名山详图约三十六幅。丁文江绘制完总图后,又在北京文友会上发表了英文演讲,介绍徐霞客的生平。后又决定为徐霞客撰写年谱。

1927年7月7日,丁文江撰写了《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整理工作最终完成。全书共二十卷,其中把原书中的前九册各分成上下两卷,第十册为一卷,另以诗文、题赠、书牍、传志、丛刻、旧序、校勘等外编、补编汇成一卷。

整理古籍是一项十分烦琐且枯燥的工作,但丁文江却把它看成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有其良苦用心的。丁文江指出:“文章是霞客的余事,脚力是旅行的常能,霞客的真精神都不在此。”他在《徐霞客年谱》中给出了“真精神”的答案:“然则先生之游,非徒游也,欲究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络也。此种‘求知’精神,乃近百年来欧美人之特色,而不谓得之于二百八十年前!故凡论先生者,或仅爱其文章,或徒惊其游迹,皆非真能知先生者也。”很显然,这里的“求知”精神,就是他终其一生不曾背叛的科学理性精神。占伊扬

今天,我们重新咀嚼这段话,固然很容易品味出丁文江在与欧美的比照中所体现的民族自豪感,但再深层次地思考,也不难体察出他的遗憾痛心之情;徐霞客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传统“文人”工作方式与价值的转向,但他的行为方式并未构成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他们是传统文化环境中的异类,也没有被统治阶层利用上升为国家行为。而后,随之而来的改朝换代,连年战乱,最终使中国社会错失了类似于西方近代社会般的发展模式。

今天,我们回首审视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华民族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逐渐丧失了“领跑”地位,被欧美甩在身后。倘若能及时将徐霞客、李时珍、宋应星等人的科学理性精神发扬光大,中国社会自17世纪以来的历史也许将改写了。由此,我们不难体察到,丁文江整理《徐霞客游记》,实际是力图对中国的文化进行新的梳理和阐释,力图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民族精神——科学理性精神。

丁文江不遗余力地宣扬徐霞客,还有一层深意,就是为青年一代树立榜样。丁文江把徐霞客与西汉出使西域的张骞和唐朝高僧玄奘作了比较,认为后二人的工作动机不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讨好皇帝,而徐霞客则是纯粹为知识而求知识。因此,丁文江热情地赞颂徐霞客的勇气和献身精神:“乃求知之念专,则盗贼不足畏,蛮夷不能阻,政乱不能动,独往孤行,死而后已。”他用徐霞客“死而后已”的求知精神鼓励青年人奋发有为:“今天下之乱,不及明季,学术之衰,又复过之,而青年之士,不知自奋,徒借口世乱,甘自暴弃,观先生之风,其也可以自愧也乎?”

1928年,丁文江整理的《徐霞客游记》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发行后,立即受到学术界的好评,《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才为世人所认识,奠定了它在中国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应有的地位。九十年来,对《徐霞客游记》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并和研究《红楼梦》、《史记》一样,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徐学”。1987年是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商务印书馆重印了丁编本《徐霞客游记》,在“重印说明”中这样说道:“丁编本《游记》和徐《年谱》虽成书于六十年前,但这是一本开山之作,代表了一个时期的研究成果,为后继者开拓了道路,是值得人们纪念的。”这段话明确指出了丁编本《徐霞客游记》是“徐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代表了一个时期的研究成果,为后继者开拓了道路,是值得人们纪念的。”这段话明确指出了丁编本《徐霞客游记》是“徐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丁文江被公认为“徐学”的先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