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中小学“劳动教育” 形成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基础教育研究 2020-07-23


现在,全国的中小学校相继进入到暑假阶段。记者发现:有些学校临近放假,却在学期末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劳动考试”,考察学生一学期的劳动成果;而在有些已经放假的学校,也都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劳动作业”,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量家务、生产实践。这样的“劳动教育”,正成为越来越多学校的“标配”。

摘辣椒:一份特殊的期末考卷

在安仁县清溪中学的“校园农场”,摘菜是182班学生这次期末考试的第一份“试卷”。站在耕耘了3个月的“责任田”里,学生们讲究地掐下辣椒,这一学期的劳作、培育,让孩子交出一份农业劳动答卷。

安仁县清溪中学学生 周蓝:是第一次来摘,没想到它们长这么大,还种得挺好的,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学校的田地不仅有青色的辣椒,还被培育成“果园”、“菜园”、“花园”等八类园区。这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等问题,安仁县从2015年开始让全县所有中小学生按课表参与劳动教育。

安仁县教育局副局长 卢德贤:我们是要求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孩子要掌握一门技能,我会炒菜,我会做饭,我会搞家庭卫生,我会种草养草了,创造不同的途径让孩子参与劳动、参与实践、参与体验。

特殊暑假作业:引导孩子参与劳动

而在已经放暑假地区,扬州市邗江区的教育部门就为全区7万多名中小学生和在园幼儿制定了《家务劳动指南》,比如给6岁孩子建议:照顾家里的植物,浇水、松土等;会择菜,简单给蔬菜去皮;会使用筷子吃饭等;而对小学生则建议要学会帮助父母记录家庭流水开销、和家人一起更换汽车轮胎,修水龙头等;初中生要了解家人身体状况、家中药品摆放位置和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清楚拨打急救电话的步骤和需要提供的信息和陪老人散步等。

扬州邗江区教育局副局长 冯长宏: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我们家长不一定要求完美,让他去做、让他们体验这样的过程,并且在过程当中学习,有自己的收获。

多地中小学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也让孩子们学会在劳动中成长。2015年,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下发《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的问题,提出用3年至5年时间建立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改善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政策推动之下 劳动教育为何受阻?

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一系列要求,重点就是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的必备课程,纳入日常教学体系。如今《意见》已实施三年,但在一些学校,劳动教育仍然面临忽视和缺位。

一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表都会完整排布和呈现。记者分别调取了北京一些学校的五年级、六年级和初一年级的学生课表,发现其中除了重点的学科课程之外,都没有看到有关“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

学生家长:课课表上是没有劳动课的,以前我们都是有专门的劳动课,但是他(孩子)现在的劳动课就是每天放学以后值日。

学生家长:从学校来讲,我觉得可能还是因为孩子学习压力比较大,现在科目都比较多,尤其是像初中,九个学科,虽然说单科作业不多,加一块其实就不少了。

从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来看,目前劳动教育还不在升学考察范围之内,在考试的“指挥棒”下,一些学校并不愿将“劳动教育”纳入必备课程,挤占其他升学科目的课程时间,也正因如此,能够指导劳动实践方面的教师也配备的并不充分,导致“劳动课程”的缺失。

学生家长:实际上,学校也没有相应的老师可以去带着孩子去做一些劳动上面的实践,或者说是去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学生家长:不是说咱们有了好的这种大政方针了就能够落地,比如说具体的一些到了班级的一些方法,包括具体的课程,包括实践活动的一些,都要好好地去策划。

开展劳动教育,并非只是手工课。有学校方面提出,开展劳动教育面临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场地。针对工业技能、农业种植、园艺栽培等教学项目,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学校很难自己开辟出这样的场所。而在市场经营的压力下,其他的工厂、企业等相关机构,协调其对学生开放学工、学农之地更是不易,这导致可供学生参与的劳动空间非常有限,让学校也面临无奈。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芦咏莉:给孩子们更多这种真实的这种场地。所以我记得有的时候看到有些孩子第一次看到猪跑的时候那个兴奋劲儿,就是孩子天然是跟它们亲近的,但是这种资源,就是面对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开放,我觉得还是要做一些统筹的设计,那么就会让学校,就是能够让孩子有地方去。

基地学农:从手足无措到从容自若

在调查中记者也发现,全国有不少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先行先试。例如北京在东城区和西城区对初二学生就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农教育,让学生走出学校,放下课本。记者就跟随三所初二年级的学生来到学农基地,记录下了他们学农的第一天。

周日下午,来自北京海淀区三所学校的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陆续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劳动基地,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周的学农,包括农作物种植、面点制作、传统手工艺等10多门课程。

清华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初二学生 张静怡:我已经期待好久了。

每位学生都期盼着从未接触过的农业课,然而集合分配完宿舍后,面对他们的第一课却是整理内务。

在女生宿舍里,被套虽然套上了,但被子不会叠,圈堆在床头,有的床上还放着布娃娃和各种陪伴入睡的小玩具,同时还有三两好友在研究如何挂蚊帐。

清华附中丰台分校初二学生 李梦晗:自己弄感觉独立一些,自己干,以后回家自己也会了。

学农的一周就这样从茫然的整理开始,那么学生们到底能不能适应之后的学习生活呢?三天后,记者又来到学农基地,与第一天相比,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他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学生:我学会了自己洗衣服,学会了做很多的饭,然后还认识了很多外面的生活,离开了手机电子产品。

学生家长 杨磊:让孩子能够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孩子他的动手能力,并且就是说能够走进厨房,感知父母的不易,并且他走进田间,能够感受农民伯伯的那个粒粒皆辛苦,真正地感受到这个精神方面来对孩子有一个进一步的提升。其实并不是像我们平时的教育所讲的那样的空洞空泛,更实际化,我想对于孩子来讲更是至关重要。

学生家长 高云: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同时他们在艰辛劳动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而且我觉得他们也能真正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真正内涵,而且我觉得提升了孩子们的种种综合素养,其中包括比如说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还有团结协作,沟通交往的能力,还有感恩的意识,还有那种担当的精神。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学生们喝着自己磨的豆浆、吃着自己蒸的馒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感。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 李志伟:这些劳动带给孩子们的,可能是对生活常识的一种认识,可能是对校园的或者是对周边生活的一种整体的一种认识的一种提升,一种责任感的提升。从校园的角度,应该把它上升为一种课程的一种认识,有了这种课程,对生命的教育,才能够达到循序渐进,才能够让他更全面地去成长。

回归本质:形成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导致学生在劳动能力上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其实,劳动教育不仅仅教会的是技能,它最核心、本质的价值目标就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培育受教育者对于劳动的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劳动素养。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不会叠被子,初一的学生不会洗衣服,甚至有的孩子从未在家中擦过地、洗过碗……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在身边出现,让不少家长也急呼应该让孩子补上缺失的“劳动课”。

学生家长:虽然都觉得说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但是很多孩子其实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他从小没有这个意识,长大了再来培养,其实就挺难的了。

目前,社会对劳动教育中“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有数据表明,64.7%的中小学生认为所谓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春游、秋游和参观;70%的学生认为劳动技术就是信息技术。这样的现实观念也需要更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顾明远:很多家长不理解,因为劳动占了时间,占了他做作业的时间,其实不是的,体脑的结合,对脑力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很多家长可能不懂得这个道理。

据教育部门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四到八年级的调查显示,有八成的学生说,可以自己整理书包,然而在自己整理内务方面,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做不到。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 边玉芳:我们问孩子,如果有可能你会不会逃避班级的相关活动。他们说如果可能的话有五成的孩子 就说我是会逃避相关活动。

同时专家也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顾明远:通过劳动可以培养学生一些创造思、 创造的能力,比如做一个小凳子。那你就要利用你的数学知识,我到底怎么设计?我觉得劳动可以使学生知道劳动的艰苦,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可以培养他(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人民的尊重,这些(可以)培养他们比较好的品质。(央视记者 柴丹枫 田晓佩 闫乃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