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资本新宠到裁员转型,无人货架的风口为何来去匆匆?

 最极客 2020-07-23
最极客
最具极客精神的新媒体

如今,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经常出现许多的“风口”,但这些风口来去的速度都极其迅猛。无人货架的兴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到一年的时间,无人货架迅速入驻一二线城市的写字楼内,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

在如今的都市中,生活工作节奏加快,许多人忙到没有时间吃饭,等电梯更是浪费时间。而有了无人货架,则能够方便很多。2017年,随着新零售领域的崛起,无人货架瞬间成为黑马,吸引上亿融资,风头正劲。

无人货架之所以火爆,主要是借了新零售的东风。2016年年底,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后,无人零售被看作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瞩目。起初,无人零售店凭借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受到关注,但随后因为成本等问题频遭质疑,随后无人货架因成本低、接地气而受到了关注。

对于资本而言,无人货架瞄准的多为白领办公场所,这一领域是零售业尚未开垦的荒地,加之新零售的风口,使得资本纷纷涌入,其中不乏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无人货架的技术门槛几乎为零。

基于多方原因,无人货架发展迅速,果小美、小e微店等企业都获得了上亿融资,其他玩家也有不少融到千万资金。据统计,去年中国数十家无人货架公司的总融资额超出30亿人民币。

在互联网思维下,跑马圈地成了互联网领域崛起初期普遍的手段,无人货架行业也不例外。去年,玩家几乎都在铺点数量方面下功夫,融资也多用于这一方面。然而一旦过了这波热度,无人货架行业的投资和铺设就逐渐冷却,相关企业相继传出了裁员、倒闭的消息。

今年年初,猩便利与便利蜂就传出了裁员转型的消息。除便利蜂现有的8个智能货柜试点城市及3个预铺设城市之外,余下的38个已铺设简易无人货架的城市将全部撤站。此外,还有大批玩家从无人货架这一行业中退出。

吹过又落下的风口,迅速涌入又迅速离去的企业,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追风口”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许多企业抱着狂热的态度,这样的狂热甚至会让人丧失理智。互联网行业在中国飞速发展,一切的项目只要和互联网沾边,就可冠以“互联网+”之名。

此前出现的“共享马扎”、“共享雨伞”与无人货架性质颇为相似,但还是以失败告终。无人货架本质上就是一个摆满商品的货架放在写字楼里,二维码则相当于一个钱箱,谁买东西就自己把钱扔进去。但人的素质并未达到一定的高度,就算不主动付钱也不会付出什么成本,所以出现货损是必然的结果。

即便是不从人性与货损的角度去看,无人货架也不算有新意。几十年前,日本就已诞生自动贩售机,并且迅速普及到各个城市。与之相比,无人货架并无太多创新之处。从货品角度来看,无人货架中顶多售卖一些小零食。在外卖发达的当下,自动售货机销量尚不如人意,更何况是无人货架。

其实无人货架并非一无是处。在实践初期,无人货架出现在高档写字楼中,货损率仅为5%,销量也较为可观。但在资本与风投涌入之后,许多无人货架企业为了追求数量拿到更多融资开始疯狂布点,而对迅速上升的货损率与巨额亏损视而不见。

这种问题不仅出现在无人货架领域,在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中,创业为了融资的怪现象屡屡发生。烧钱抢占市场甚至成为常态,如外卖、线上购票、共享单车等。对于无人货架行业而言,目前正在经历行业洗牌,未来市场中头部企业可能更加占据优势,而小公司则难以存活,无人货架本身也只能成为零售中微小的一个环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