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开锁先看5秒广告?OFO商业化的一次“致命”尝试

 最极客 2020-07-23
最极客
最具极客精神的新媒体

最近,ofo在App中上线了短视频广告业务。用户扫码开锁之时,App里会弹出一段5秒的视频广告。这一短视频广告业务被命名为“视听风暴”,也就是合作方可在ofo上投放定制化的有声短视频,增加海量曝光机会,实现品牌价值的跃升,目前可口可乐、趣多多等品牌已经成为ofo的首批合作伙伴。

据ofo方面表示,这是继品牌车身广告、App内广告业务之后做出的新尝试。在用户扫码获取开锁密码这一过程中,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开锁页面上,在这种场景下植入短视频广告可能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ofo的此次商业化尝试却引来了用户的一片质疑之声。用户看视频花费的是自己的流量,并且无法选择。而且在选择共享单车的场景下很多时候追求的是效率,这时候还要等一个5秒广告,用户感到心塞焦急也在意料之中。

Ofo采用如此“大胆”的尝试,对用户体验考虑的确实不太充分,但这种对广告的热衷,甚至在危机边缘试探的行为并不是毫无缘由。最可能的是由于ofo之前尝到过广告业务的“甜头”,ofo官方曾称车身广告、App内广告等各项业务的总营收已超过1亿元。

但是ofo实际的现金流状况似乎并不乐观。据爆料称,ofo在今年5月对供应商欠款约12亿元,城市运维欠款大概3亿元,然而其账面可动用资金不足5亿元。另外,ofo在海外市场也处于萎缩状态,已逐渐退出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以说ofo为增加盈利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随着广告形式的日益丰富,短视频广告模式普遍被市场看好。根据第三方机构Trustdata的报告显示,大部分用户习惯在碎片化时间间隙观看短视频。

而在共享单车这样的高频次刚需出行场景中,品牌的短视频广告日展示量极为巨大,更易触达用户,强化用户对品牌的认知,而且短视频广告+共享单车的创新结合也能够激发用户的兴趣。

尽管ofo努力证明自己的变现能力,希望靠着广告业务来实现这一点,但在广告变现的道路上ofo走得并不平坦。共享单车维护成本较高,许多车身已经被“牛皮癣”广告占领,所以车体印刷广告效果并不那么显著。在应用内投放广告用户体验并不是很好,而此次的“视听风暴”模式更是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其实在应用内插入广告尚可体谅,但在扫码解锁时出现一个视频就有些超出用户的接受底线了。短视频广告模式虽好,但与共享单车结合也要讲究方法,尤其是要顾及用户感受,否则不正确的“姿势”可能只会让效果事倍功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